时间: 2025-04-27 11: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6:21
明河此夜,隐隐微云掩。
织女皇姑又相见。
问千年嘉会,乌鹊填桥,
谁怂恿不遣灵期汗漫。
楼中人叹绝,况值迎秋,
一叶梧桐落阶畔。
正念远伤离,那得闲心,
拈素缕鸳针双穿。
想荡子回头望双星,
也暗暗蹉跎,凉暄潜换。
今夜的明河上,隐隐约约有些微云掩映。
织女和皇姑又相见了。
我问这千年一度的佳会,乌鹊搭桥,
究竟是谁在怂恿,让这灵期变得如此漫长。
楼中的人叹息不已,正逢秋来,
一片梧桐叶轻轻落在台阶旁。
我正想着远方的伤离,怎么能有闲情,
轻轻捻着素缕,双针穿过鸳鸯的衣裳。
想起那荡子回头望双星,
也暗暗地耽误了时间,清凉与温暖悄然更换。
作者介绍:王士禄(约1640-1710),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擅长抒情,尤其在描绘自然和人情方面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七夕和立秋交替之际,诗人借此时节表达对牛郎织女相会的向往及对离别的感慨,反映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洞仙歌·七夕立秋》是王士禄以七夕为主题的诗作,展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整首诗通过描绘星空、秋意和离别,传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开篇“明河此夜,隐隐微云掩”便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浪漫而略带忧伤的基调,微云的掩映让人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相会,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问千年嘉会”,表达了对这千年一度佳期的珍惜与期待,紧接着对“乌鹊填桥”的描绘则引入了传统的神话元素,增强了诗的文化深度。诗中“谁怂恿不遣灵期汗漫”则是对爱情期盼的无奈和惆怅,诗人似乎在质问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下文的“楼中人叹绝”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楼中人对离别的叹息与“秋”字的出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而“拈素缕鸳针双穿”则象征着对爱情的细腻呵护,尽管有离别的悲伤,但依然在用心维系。
最后,“想荡子回头望双星”是对牛郎织女的寄托,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和思念,而“凉暄潜换”则暗示着环境的变化,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爱情和时光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爱情的期待与离别的愁苦,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真爱的珍视,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词测试:
“明河此夜”中的“明河”指的是什么?
A. 银河
B. 大海
C. 河流
D. 湖泊
诗中提到的“千年嘉会”是指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七夕节
C. 春节
D. 冬至
“乌鹊填桥”中的乌鹊象征什么?
A. 忘记
B. 重聚
C. 离别
D. 祝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