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7:36
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
锦字缄愁倩谁寄。
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
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
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
冷落银屏旧时意。
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
空望断归舟天际。
更莫问相思几多深,
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
无缘无故的一次离别,让我们相隔千里,云山之间。那封用锦绣包裹的信,愁苦的情感又该寄给谁呢?人生总是短暂,离别的事多于相聚,我希望在灯下、花前和月光下的约定不会被辜负。我记得曾经的约定,为什么时间如此蹉跎,冷落了曾经在银屏前的旧时情意?我寄语远行的人,你是否知道我在闺中,空盼归舟在天际消失?别再问我思念有多深,也不必说思念的滋味是怎样的。
俞绣孙,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其诗风细腻,常常表达对离别、相思等情感的深刻理解,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融合。
《洞仙歌 寄静台主人》创作于清代,反映出作者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可能是因离别而产生的抒情之作,表达了对美好约定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洞仙歌 寄静台主人》是一首深情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细腻描绘。开篇的“无端一别”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离别的突如其来与不可避免。诗人以“隔云山千里”形象地勾勒出两人之间的距离,既是物理上的遥远,也是心灵上的隔阂。
接下来的句子中,锦字和愁字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在写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美好的愿望又夹杂着深深的忧虑。诗人对浮生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离别的苦痛常常大于重聚的快乐。灯下、花前、月底,这些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暗示着曾经的美好时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行人的寄语与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融入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传达出对友情或爱情的珍视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锦字”象征什么?
“浮生总是会少离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与远游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来形容?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俞绣孙的《洞仙歌》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豪放与壮阔的气魄。两首诗都涉及到离别与思念,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