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时间: 2025-04-26 20:50:11

诗句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従逝,疏狂且自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0:11

原文展示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従逝,疏狂且自全。

白话文翻译

乘坐着马车,回到旧日的西蜀,重新出镇去东川。
乡亲们知道他的恩德,准备了满满的壶浆相迎。
江山的旧日路途,旌旗在异国的权力下飘扬。
在朝中他曾受人尊重,疆域却分隔在剑外的天边。
这一年政务没有显著的作为,蛮族的服饰已无需防备。
离开故国虽然心情愉快,但对时局的忧虑却始终坚守。
我对他的诚意如松树般直立,情谊汇聚如茅草般连绵。
我也将随他而去,纵然疏狂,却也保持自我的完整。

注释

  • 乘轺:乘坐马车。
  • 西蜀:指四川一带,古称蜀。
  • 壶浆:指酒水,表示乡亲们热情好客。
  • 旄节:古代军旗,象征权力。
  • 疆分:疆域的分隔。
  • 剑外:指国境之外。
  • 蛮服:指少数民族的服饰。
  • 孤诚:指孤独的真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之弟。苏辙一生致力于政治、文化,曾任职于多个地方,关注民生,倡导改革。他的诗风较为沉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送别友人苏公(即苏公佐)赴梓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政治局势的忧虑。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诗的开篇描绘了乘车出发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离别的惆怅。苏辙提到乡亲们对苏公的爱戴,暗示了苏公的为政之道得民心,而“壶浆定满前”则体现出地方民众的热情与感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江山昔年路”引入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旄节异邦权”则揭示了外族的威胁,暗示着当时国家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岁登无猛政”的描绘,可以看出对时政的不满与无奈。

最后几句,诗人以个人情感为线索,表达了对未来的态度和对友人的支持。他愿意陪伴友人一起面对挑战,尽管个人处境疏狂,但内心却有坚定的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人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乘轺旧西蜀:诗人乘坐马车,回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表明对故土的眷恋。
  2. 出镇复东川:再次出发到东川,暗示着新的旅程和使命。
  3. 父老知遗爱:乡亲们知道苏公的恩德,表现出他在民间的良好声誉。
  4. 壶浆定满前:乡亲们用酒水相迎,象征着热情和感激。
  5. 江山昔年路:对历史的追忆,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6. 旄节异邦权:外族的权势和威胁,暗示国家面临的挑战。
  7. 望重朝中旧:在朝中的地位显赫,然而面临国境的分隔。
  8. 疆分剑外天:疆域的分界,剑表示武力和边疆的危险。
  9. 岁登无猛政:对当前政治的批评,表明对时政的不满。
  10. 蛮服罢防边:少数民族的服饰已不再需要防备,暗示和平的到来。
  11. 去国身虽乐:离开故国虽然感到愉快,但心中仍有忧虑。
  12. 忧时论独坚:对时局的忧虑,显示出诗人的责任感。
  13. 孤诚抱松直:表达真诚的品德,像松树一样坚定不移。
  14. 汇进比茅连:情谊如同茅草般相连,体现深厚的友情。
  15. 我亦相従逝:诗人愿意陪伴友人一起前行。
  16. 疏狂且自全:尽管疏狂,但仍然保持自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将友情比作松树与茅草,显示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加强情感的表达,如“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时局的忧虑。诗人通过描写离别、乡亲的热情,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出深厚的情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车:象征着旅途与离别。
  • 壶浆:象征着乡民的热情与感激。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真诚。
  • 茅草:象征着友情的连绵不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到西蜀?

    • A. 马车
    • B. 船
    • C. 骑马
    • D. 走路
  2. 诗中提到的“蛮服”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服饰?

    • A. 中原
    • B. 西南
    • C. 外族
    • D. 北方
  3.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深情厚谊
    • C. 轻视
    • D. 竞争

答案

  1. A. 马车
  2. C. 外族
  3. B. 深情厚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赠卫八处士》(王维):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对比

《送友人》《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在主题上均涉及离别与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为洒脱,而苏辙则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整体分析。
  • 《苏辙传》:关于苏辙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详细介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青山市四首 半山寺三首 晨炊江山悬驿 芗林五十咏 其十六 通幽径 和皇太子雨中赏梅偶成二首 赋金盘露、椒花雨 晚皈再度西桥四首 拟题绵州推官厅六一堂 苦寒三首 生酒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按纳不下 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久的成语 峻疾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止字旁的字 敬贤下士 力字旁的字 一人当百 谆谆善诱 厄字旁的字 穹阶 竿结尾的成语 足字旁的字 退艄 赤字旁的字 包含镖的词语有哪些 枯枝再春 笭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