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0:17
祝英台近·宿酲苏
作者:汤恢 〔宋代〕
宿酲苏,春梦醒,沈水冷金鸭。
落尽桃花,无人扫红雪。
渐催煮酒园林,单衣庭院,春又到断肠时节。
恨离别。长忆人立荼,珠帘卷香月。
几度黄昏,琼枝为谁折。
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在宿醉的状态中苏醒,春梦刚刚结束,池水变得冰冷,金鸭在水中游荡。
桃花已经落尽,却无人来扫去那红色的花瓣,像是被雪覆盖。
渐渐地,在园林中催促着煮酒,穿着单衣在庭院中,春天又到了令人断肠的时节。
对离别的恨意,长久记忆着那人独自伫立在荼草旁,珠帘轻卷,香气弥漫在明月之下。
几次黄昏,琼枝为谁折断。
所有千里之外的芳心,十年的幽梦,皆托付给那一声啼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汤恢,南宋时期诗人,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与自然景色,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春天,正值花开花落之际,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抒发对离别的痛苦与对往事的怀念,折射出社会对人情与自然的细腻观察。
这首《祝英台近·宿酲苏》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醒来后对春梦的回忆与对离别的伤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脆弱,暗示着人事的无常。诗开头以“宿酲苏”引入,便设定了一个朦胧的情境,似乎在暗示人的情感如同梦境般虚幻,而随着春梦的醒来,现实的孤独感愈发显现。
诗中“落尽桃花,无人扫红雪”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凋零与内心的孤寂,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回忆。接着“渐催煮酒园林”,展现了诗人试图借酒浇愁的心境,但又在“单衣庭院,春又到断肠时节”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失落。离别的痛苦贯穿全诗,恰如“恨离别”所言,诗人对往日情景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朦胧至清晰,最终将所有的思念与遗憾寄托于那声啼鴂,充满了无奈与感伤,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人们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氛围。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春天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桃花则与爱情、青春紧密相连。金鸭的孤独则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内心的孤寂,珠帘则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啼鴂作为思念的象征,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宿酲”一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失落 D. 愤怒
“落尽桃花,无人扫红雪”中的“红雪”比喻了什么?
A. 春雪 B. 桃花的凋零 C. 孤独的心情 D. 无人关心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赞美春天 B. 追忆往事与离别的伤感 C. 描绘自然景色 D. 享受人生乐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祝英台近·宿酲苏》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