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钱塘八月潮》

时间: 2025-05-11 18:26:59

诗句

五丁椎碎烂银堆,注作东南水一杯。

秋半忽疑天外雪,夜深俄听月中雷。

大鹏击浪惊龙卧,老蜃嘘云误燕来。

日日涛头多拱北,至尊元在郁箫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26:59

原文展示:

五丁椎碎烂银堆,注作东南水一杯。
秋半忽疑天外雪,夜深俄听月中雷。
大鹏击浪惊龙卧,老蜃嘘云误燕来。
日日涛头多拱北,至尊元在郁箫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八月潮的壮观景象。诗的开头描绘潮水如同碎银般闪烁,水流向东南一处如同满杯的水。秋天的一半时分,忽然让人怀疑天空中飘落的是雪;夜深时分,突然听到月中雷声。大鹏在海浪上飞翔,惊醒了沉睡的龙;而老蜃吐出的云雾,误导了燕子的归来。潮水每天都在猛击,潮头多是向北的,至高无上的帝王正坐在郁箫台上。

注释:

  • 五丁:古代传说中的神灵,传说能招潮。
  • 椎碎:形容潮水的猛烈,像被打碎的银子。
  • 月中雷:月夜中传来的雷声,象征自然的力量。
  • 大鹏: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力量和自由。
  • :传说中的一种海兽,能吐云雾。
  • 拱北:潮水的方向,指向北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子贞,号澹然,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钱塘八月潮》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海上贸易繁荣,钱塘江潮水壮观,是当时诗人常常歌颂的主题。诗中不仅描绘了潮水的壮丽,更隐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钱塘八月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与自然的神秘。开头的“五丁椎碎烂银堆”,将潮水的壮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随后的“秋半忽疑天外雪,夜深俄听月中雷”,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夜晚的雷声在月光下显得尤为神秘,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与震撼。

诗中“大鹏击浪惊龙卧,老蜃嘘云误燕来”描绘了潮水的激荡与风云变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理解。大鹏与龙的形象,象征着力量与威严,而蜃与燕则代表着温柔与灵动,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丰富。

末尾的“日日涛头多拱北,至尊元在郁箫台”,不仅将潮水的方向与帝王的象征联系在一起,也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丁椎碎烂银堆”:潮水猛烈如同打碎的银子,给人以视觉冲击。
    • “注作东南水一杯”:表现潮水流向,形象且生动。
    • “秋半忽疑天外雪”:秋天的潮水让人误以为是雪,展现自然的变化。
    • “夜深俄听月中雷”:月夜中传来的雷声,增添了神秘感。
    • “大鹏击浪惊龙卧”:大鹏飞翔在浪上,惊醒了龙,象征着力量。
    • “老蜃嘘云误燕来”:老蜃的云雾使燕子迷失方向,表现自然的变化。
    • “日日涛头多拱北”:潮水的方向向北,展现自然的规律。
    • “至尊元在郁箫台”:暗指至高无上的权力,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碎银堆”比喻潮水的壮观。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特征,如“大鹏击浪”。
    • 对仗:如“日日涛头多拱北”与“至尊元在郁箫台”。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钱塘江的潮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类渺小的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意象分析:

  • 潮水:象征着力量与变化,表现自然的壮观。
  • 大鹏:象征自由与力量,表现自然的威严。
  • 蜃与燕:代表温柔与灵动,表现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丁椎碎烂银堆”中的“五丁”指的是什么?

    • A. 神灵
    • B. 人类
    • C. 动物
  2. 诗中提到的“老蜃”有什么特征?

    • A. 会飞的鸟
    • B. 吐云雾的海兽
    • C. 水中的鱼
  3.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 A. 雪
    • B. 潮水
    • C. 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类关系。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自然壮美。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自然景象,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多表现人文情怀,后者则强调自然之壮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其四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 踏莎行 其十六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题黄公度人境千秋长卷 踏莎行 踏莎行 季萍妹归桐川后,别已五年,今秋始得聚首,甫及两月又将遄返,作此送之 踏莎行 其四 游龙池森林公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海枯见底 孔繇 威制 液汤 狞髯张目 娱盘 月字旁的字 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沉吟章句 一无所失 凫胫鹤膝 倒八字的字 齒字旁的字 脆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