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8: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26:59
五丁椎碎烂银堆,注作东南水一杯。
秋半忽疑天外雪,夜深俄听月中雷。
大鹏击浪惊龙卧,老蜃嘘云误燕来。
日日涛头多拱北,至尊元在郁箫台。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八月潮的壮观景象。诗的开头描绘潮水如同碎银般闪烁,水流向东南一处如同满杯的水。秋天的一半时分,忽然让人怀疑天空中飘落的是雪;夜深时分,突然听到月中雷声。大鹏在海浪上飞翔,惊醒了沉睡的龙;而老蜃吐出的云雾,误导了燕子的归来。潮水每天都在猛击,潮头多是向北的,至高无上的帝王正坐在郁箫台上。
陈允平,字子贞,号澹然,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钱塘八月潮》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海上贸易繁荣,钱塘江潮水壮观,是当时诗人常常歌颂的主题。诗中不仅描绘了潮水的壮丽,更隐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钱塘八月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与自然的神秘。开头的“五丁椎碎烂银堆”,将潮水的壮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随后的“秋半忽疑天外雪,夜深俄听月中雷”,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夜晚的雷声在月光下显得尤为神秘,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与震撼。
诗中“大鹏击浪惊龙卧,老蜃嘘云误燕来”描绘了潮水的激荡与风云变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理解。大鹏与龙的形象,象征着力量与威严,而蜃与燕则代表着温柔与灵动,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丰富。
末尾的“日日涛头多拱北,至尊元在郁箫台”,不仅将潮水的方向与帝王的象征联系在一起,也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钱塘江的潮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类渺小的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五丁椎碎烂银堆”中的“五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蜃”有什么特征?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