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35
水轩沙岸,午风轻飘动一天晴雪。日色晶荧光眩眼,细逐游丝明灭。帘幕中间,楼台侧畔,浑是瑶瑛积。缀松黏竹,恍然如对三绝。遥认仿佛飞花,花非还似,恼乱多情客。点染春衫无定度,又转沈香亭北。密密疏疏,斜斜整整,似雪难分别。坡仙不见,后人有口何说。
水边的轩榭,沙滩边,午风轻拂,仿佛整个大地都飘动着雪花。阳光晶莹而明亮,令人目眩,细细的游丝在阳光下时隐时现。帘子中间,楼台旁边,到处都是瑶瑛的积聚。松树与竹子相互缠绕,恍若在对面欣赏那三绝的风景。遥远地辨认那些飘飞的花,花儿似乎又不是,扰乱了多情的客人。春装点染的花色无定,转眼又在沈香亭的北侧。密集与稀疏,斜斜整整,似雪一般难以辨别。坡仙不见,后人又能如何解说?
刘学箕(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隽永,常借景抒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念奴娇 次韵范正之柳絮》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作者面对柳絮纷飞的景象,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往昔的追忆。诗中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流动。开篇以“水轩沙岸,午风轻飘动一天晴雪”引入,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和煦。接着,诗人用“日色晶荧光眩眼”来传达阳光的明亮和温暖,给人一种明媚的视觉感受。整首诗在描写春景的同时,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在“恼乱多情客”一句中,展现了一种因花而生的情感纠葛,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脆弱。
此外,诗中提到的“坡仙不见,后人有口何说”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惋惜。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景色的美,又有情感的深邃,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在欢快中带着一丝惆怅,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提到的“坡仙”指的是哪位诗人?
“日色晶荧”中的“晶荧”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诗中的“春衫”代表了什么?
刘学箕的《念奴娇》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意象的运用上都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刘学箕更强调春天的欢快与生命的脆弱,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达离别的愁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对比,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