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2:2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2:20:19
小长干里,记岩花岭鸟,六朝僧窟。
一自秣陵凋敝后,难稳故山瓶拂。
蹙踏天龙,抨弹狮象,人境俱双夺。
衲衣手绽,曾经几载飞雪。
可惜梁孝园荒,侯嬴馆发,往迹多磨灭。
谁耐枯禅耽澹漠,隐隐眉间侠骨。
古寺城根,破篱湖面,饿伴残碑碣。
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疏豁。
在小长干的地方,记忆着岩花岭的鸟鸣,还有六朝时期的僧窟。自从秣陵(今南京)衰败后,难以再稳住那古老的山间瓶拂。踩踏天龙,击打狮象,世间的人境都被双重夺去。僧衣手绽,曾经经历了几年的飞雪。可惜梁孝园已然荒凉,侯嬴馆的遗址也开始发黄,往日的痕迹多已磨灭。谁能忍受枯禅的寂寞,淡漠如水,隐约间眉间流露出侠者的豪情。古寺城根,破篱湖面,饥饿伴随着残碑和石碣。秋天已经来临,茅堂相对显得疏朗而清淡。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1-1715),字汝舟,号无愚,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充满感伤与怀旧的情感。他的诗风清丽而深邃,常常将个人情怀与历史文化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明清交替之际,社会动荡,许多文化遗迹遭到破坏。诗人通过描写历史的衰败与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念奴娇 赠雪笠上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南京的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开篇提到的小长干与岩花岭,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依恋。接着提及六朝僧窟,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面,令人感到历史的厚重。
诗中反复提到的“荒”与“磨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衰退,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忧伤。特别是“谁耐枯禅耽澹漠,隐隐眉间侠骨”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尽管现实令人失望,但仍不愿意放弃对理想的坚持。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状态,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构成了一幅清晰而又沉重的历史画卷。秋天的来临让一切显得更加清冷,诗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淡淡的哀伤。诗歌的意象鲜活而深邃,展现了陈维崧对历史、人生、文化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小长干里,记岩花岭鸟,六朝僧窟。
一自秣陵凋敝后,难稳故山瓶拂。
蹙踏天龙,抨弹狮象,人境俱双夺。
衲衣手绽,曾经几载飞雪。
可惜梁孝园荒,侯嬴馆发,往迹多磨灭。
谁耐枯禅耽澹漠,隐隐眉间侠骨。
古寺城根,破篱湖面,饿伴残碑碣。
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疏豁。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的侠者情怀,尽管面临现实的困境,仍然不愿放弃内心的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念奴娇 赠雪笠上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哪个时期?
A. 春秋战国
B. 隋唐
C. 南北朝
D. 明清
诗中“飞雪”象征什么?
A. 祝福
B. 美好回忆
C. 孤独
D. 未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份整理力求全面呈现《念奴娇 赠雪笠上人》的诗意及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