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2:03
念奴娇·天都峰观云
作者: 陈家庆 〔清代〕
插天翠嶂,问何年飞出,神峰灵阙。
眼底诸峦齐俯首,绝似佳人独立。
峭壁猿惊,危崖鸟叹,拔地七千尺。
碧空寥廓,海光云影遥接。
谁信仙侣相携,飘然来玉府,清辉同挹。
极目更穷千里外,惟见四山如雪。
涤尽闲愁,浑忘尘虑,便与诸天说。
华鬘他日,乘风重叩阊阖。
这首词描绘了天都峰的美丽风光,诗人抬头望向那插入云天的翠绿山峰,感叹它何时才能飞升而出,成为神灵的居所。山下的各个山峦都低头顺服,宛如一位美丽的女子独自伫立。峭壁上的猿猴惊叫,悬崖上的鸟儿叹息,山峰高达七千尺,直插碧空,辽阔的天空与海面、云影相连。谁能相信仙人伴侣相携,轻盈地飞入玉府,与清辉共饮。极目远眺,千里之外只见四周山峦如同白雪。诗人洗净了所有的烦恼,仿佛忘却了尘世的忧虑,便想与天上诸神交流。希望有朝一日,能乘风重返天庭,敲响阊阖之门。
作者介绍: 陈家庆(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天都峰作为风景名胜,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吟咏。陈家庆在此地写下此词,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念奴娇·天都峰观云》通过对天都峰壮丽景色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插天翠嶂”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引入,瞬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高耸入云的世界。接着,诗人运用“绝似佳人独立”的比喻,将山峰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与灵气,显示出自然与人的和谐美。
在描绘山峦时,诗人以“眼底诸峦齐俯首”展现了山峰的巍峨,似乎周围的山脉都在向其低头,形象地突出了天都峰的独特地位与魅力。通过“峭壁猿惊,危崖鸟叹”,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随后的“碧空寥廓,海光云影遥接”,则将自然景色扩展至辽阔的天空与海洋,营造出一种开阔、自由的意境。最后,诗人通过“涤尽闲愁,浑忘尘虑”,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超脱,期望能够与仙人共饮清辉,最终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整首词不仅展现了天都峰的壮丽风光,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崇敬,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天都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忘却。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神峰灵阙”主要指什么?
诗人用什么比喻山峰的美丽?
“涤尽闲愁”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样以“念奴娇”开头,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与陈家庆的作品相比,更注重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李白的《庐山谣》: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展现诗人的豪情与奔放。与陈家庆的细腻描写相比,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与奔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