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30
念奴娇 其四 十六岁作
作者: 夏言 〔明代〕
素娥风采,怡精神万顷琉璃深绿。
狂把金尊眠未得,管甚玉楼寒粟。
共讶清光,万间同照,谁更歌茅屋。
鳷鹊无依,三绕一庭修竹。
醉后青眼摩挲,清流万丈,看银河横瀑。
记得嫦娥曾许我,金粟秋香千斛。
水晶宫里,环佩声清,不用乘黄鹄。
明年此夜,谁共一轮寒玉。
月光如水,照耀着广阔的天地,令人精神愉悦,宛如深邃的琉璃。
我醉卧金杯之中,尚未能入梦,哪里在乎那寒冷的玉楼孤寂。
大家都感叹这清澈的月光,照耀着万家灯火,谁还会在茅屋中歌唱呢?
只有那孤单的鹊鸟,在庭院的竹子间飞舞。
醉后我用青眼抚摸着,清澈的流水如同万丈高空,仿佛银河倾泻而下。
我记得嫦娥曾答应我,金色的栗子和秋香万千。
在水晶宫中,清脆的环佩声响,不用乘坐那黄鹄。
明年今晚,谁能与我共赏这轮明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夏言,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6世纪,精于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典雅,常用典故,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十六岁时,正值青春年少,情感丰富,感受到月亮的美丽与孤独,表达了对嫦娥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憧憬。
《念奴娇 其四》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通过描绘明月、清流以及孤独的鸟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素娥风采,怡精神万顷琉璃深绿”开篇即以月亮的清丽形象引入,表达了月光带来的愉悦与心境的宁静。接着,诗人以“狂把金尊眠未得”描绘了酩酊大醉的状态,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在对嫦娥的回忆中,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爱情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渴望。结尾“明年此夜,谁共一轮寒玉”不仅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也隐含了对情感伴侣的渴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青春的迷茫与追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月亮与嫦娥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素娥”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金尊”是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