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5:01
霮蔽穹苍,冥濛自一方。
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
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应祷尤难得,经旬甚不妨。
吟听喧竹树,立见涨池塘。
众类声休出,群峰色尽藏。
颓沱来洞壑,汗漫入潇湘。
下叶黎甿望,高袪旱暵光。
幽斋飘卧簟,极浦洒归樯。
藓在阶从湿,花衰苑任伤。
闲思济时力,歌咏发哀肠。
天空被雨云遮蔽,细雨从四面八方飘洒而来。
这时酷热消散,处处透出清凉。
虽然雨声猛烈,却滋润了农田,让万物生长。
忽然电光闪烁,微微的白光映照着残阳。
想要祈祷雨水更难得,经过几天的干旱也无妨。
吟唱声中竹树摇曳,池塘的水位立刻上涨。
万物的声音都停止了,群山的颜色也尽皆隐匿。
雨水倾泻而下,奔流入洞穴,湿气弥漫入潇湘。
低洼的叶子向上望去,仿佛要驱散干旱的阳光。
幽静的书斋中,凉席轻轻飘动,岸边的归舟洒下雨水。
阶梯上湿漉漉的青苔,花园中的花朵渐渐凋零。
我闲思着如何帮助时势,吟唱中发出哀伤的情感。
作者介绍: 齐己,字悟真,号惟庵,唐代著名诗人,以诗风清新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雨季,正值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夏雨的来临,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思考。
齐己的《夏雨》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夏季雨水给自然带来的变化。诗开头以“霮蔽穹苍”描绘了雨云的来临,紧接着表现出雨水带来的清凉和舒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雨水对酷热天气的消解。接下来,诗人通过“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的句子,表达了对农田的滋养和生长的渴望。尽管雨声急促,但它所带来的却是生命的希望与繁荣。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利用“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的细节,将自然的瞬息万变展现得淋漓尽致,闪电和余晖相互交错,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诗的后半部分则回到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在雨中静思的情景,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夏雨的多重面貌,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是一种生活的哲理。诗人在雨中所感受到的清凉、滋润和思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夏雨的来临,反映了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希望,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夏雨》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齐己
c) 杜甫
答案: b) 齐己
诗中提到“霮蔽穹苍”的意思是什么?
a) 天空晴朗
b) 雨云遮蔽天空
c) 星星闪烁
答案: b) 雨云遮蔽天空
诗中“乍红萦急电”描写的是什么现象?
a) 太阳升起
b) 突然出现的闪电
c) 风起云涌
答案: b) 突然出现的闪电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齐己的《夏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清凉,但齐己更侧重于描写自然的细腻变化和个人的思考,杜甫则更关注雨水对农田的直接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