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59:19
贻九华上人
作者: 齐己 〔唐代〕
一法传闻继老能,
九华闲卧最高层。
秋钟尽后残阳暝,
门掩松边雨夜灯。
这首诗的意思是:有一种法门传闻是继承自老子和能仁的智慧,九华山中我在最高的楼阁闲卧。秋天的钟声响完后,残阳映照着昏暗的天空,我在松树边的雨夜里关上门,点起了灯。
作者介绍
齐己,字道和,号隐士,唐代著名僧人、诗人。齐己生于唐代中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赞誉。他的诗多以佛教思想为主题,常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齐己在九华山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佛教法门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九华山作为一个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修行者和文人,齐己在此生活,心境愈加沉静,也促使他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贻九华上人》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的首句“一法传闻继老能”就直接将佛教的智慧与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两者的融合与尊重。接下来的“九华闲卧最高层”,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在的高处位置,也象征着他心灵的高洁与脱俗。
在描写秋钟与残阳的意象时,诗人以“秋钟尽后残阳暝”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随着钟声的结束,残阳的暗淡映衬出一种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思。最后一句“门掩松边雨夜灯”则展现了诗人在雨夜中的静谧与思考,松树的庇护与灯光的温暖,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孤独相伴的境界。
整首诗透过清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他在纷扰尘世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展现出一种佛教的禅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和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齐己的《贻九华上人》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C. 对自然环境的厌恶
“一法传闻继老能”中的“一法”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思想
B. 佛教的法门
C. 儒家的经典
诗中提到的“雨夜灯”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孤独的陪伴
C. 繁华的生活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