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4:25
水调歌头·风卷江湖浪
作者:李曾伯 〔宋代〕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
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它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
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这首词描绘了江湖上风浪翻腾的景象,脚步所至之处都是羊肠小道。峡谷山峰不知道在哪里,野草丛生更加显得凄凉。我并非因陶渊明的五斗米而隐居,而是为了班超的万里征途,心中的高尚志向始终没有忘记。胸怀广阔,计划中有诗文的积累。逆流而上吴头,越过楚尾,抵达瞿塘。即使周围鸟语呢喃,也无法留住远行的船桨。望着天涯的芳草,我的心随飞鸟来去,处处都能徜徉。希望能见到刘表,和他畅谈王的事务。
李曾伯,字宗道,号南溪,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诗词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该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江湖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以及对无常和变幻的感慨。
这首《水调歌头·风卷江湖浪》通过描绘江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与感慨。开篇以“风卷江湖浪”引入,生动地展示了壮阔的江河景象,接着用“举足是羊肠”来描绘艰难的行路之途,暗示了人生旅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诗中提到“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则通过对比显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也映射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接下来,诗人提及陶渊明与班超,前者隐居于田园,后者则勇于征战,这一对比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既向往隐逸的清淡生活,又渴望拓展事业的广阔天地。最后,诗中“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的意象,透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整首词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渗透出一种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情感真挚且深邃,引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本诗的作者是?
a) 陶渊明
b) 李曾伯
c) 杜甫
答案:b)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中的“渊明”指的是?
a) 陶渊明
b) 李白
c) 陶杰
答案:a)
诗中提到的“芳草”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自由
c) 过去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