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东崖行一首为处士霍元方作》

时间: 2025-05-10 00:44:17

诗句

东崖之秀几何年兮,草木几蕃殖,雄踞太行之麓黎阳野。

适有幽人处其下,自将埋光铲采兮,半世行藏知用舍。

远挹大伾之山兮,岫云岩霭入冥搜,近临淇水之渡兮,岸花汀草供模写。

幽人崖下起茅亭,种竹尽似筼筜者。

窗户晴来燕子飞,帘栊春去杨花惹。

规模别是安乐窝,短歌长啸栖迟也。

宾朋满座尽风流,叱去侯痴与萧哑。

良时杖屦入秋郊,丰年鼓笛随春社。

间有赏音人,径造亭竹下。

拄笏山共看,开樽酒同把。

我亦尝记骑马来,几回半醉柴门打。

望中见胜槩,静里得兰若。

崖畔白云生鹤氅,屋头红叶封鸳瓦。

珍重半生交,不是一日雅。

愧非王粲劳君倒屣迎,风吹竹露尘容洒。

如今重和东崖诗,气乏凌云吐霓兮,君应一笑珉多而玉寡。

安得鹭鸶之杓鹦鹉杯,红醅绿蚁医俗亭中泻。

诗成却怪我效颦,倾国之颜岂容粉黛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0:44:17

原文展示

东崖之秀几何年兮,草木几蕃殖,雄踞太行之麓黎阳野。适有幽人处其下,自将埋光铲采兮,半世行藏知用舍。远挹大伾之山兮,岫云岩霭入冥搜,近临淇水之渡兮,岸花汀草供模写。幽人崖下起茅亭,种竹尽似筼筜者。窗户晴来燕子飞,帘栊春去杨花惹。规模别是安乐窝,短歌长啸栖迟也。宾朋满座尽风流,叱去侯痴与萧哑。良时杖屦入秋郊,丰年鼓笛随春社。间有赏音人,径造亭竹下。拄笏山共看,开樽酒同把。我亦尝记骑马来,几回半醉柴门打。望中见胜槩,静里得兰若。崖畔白云生鹤氅,屋头红叶封鸳瓦。珍重半生交,不是一日雅。愧非王粲劳君倒屣迎,风吹竹露尘容洒。如今重和东崖诗,气乏凌云吐霓兮,君应一笑珉多而玉寡。安得鹭鸶之杓鹦鹉杯,红醅绿蚁医俗亭中泻。诗成却怪我效颦,倾国之颜岂容粉黛假。

白话文翻译

东崖的秀丽景致经历了多少年呢?草木繁茂、生机盎然,雄伟地矗立在太行山的黎阳野下。恰好这里有位隐士居住在崖下,他自甘堕落,埋头于采光铲采的生活,半生的行藏都只有他自己知晓。远处可以眺望到大伾山,山峰云雾缭绕、幽深莫测;近旁是淇水河的渡口,岸边的花草为他提供了写照的素材。隐士在崖下搭起茅亭,种的竹子就像筼筜一样。晴天时,窗外的燕子飞来飞去,春天过后,窗帘上飘落着杨花。这里的规模别致而舒适,短歌长啸让他在此安心栖息。宾朋满座,尽显风流,而那些痴傻和沉默的人都被他驱走了。良辰美景时,他手持拐杖走入秋天的郊野,丰收的年份,鼓声和笛声伴随着春社的庆典。偶尔有欣赏音乐的人,径直走到亭子竹下。大家一起倚靠在山上观景,开樽畅饮。回想我曾骑马来访,几次半醉后敲响柴门。望着那美丽的景致,静心得到了兰若的安宁。崖边的白云仿佛生出鹤氅,屋顶的红叶像是封住了鸳鸯瓦。珍惜这半生的交情,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愧疚于王粲对客人倒屣相迎的礼遇,风吹竹林,露水洒落,尘埃飞扬。如今重写这首东崖的诗,气力不如从前,无法凌云吐霓,君应该一笑,珍宝多而玉少。怎能得鹭鸶的杓和鹦鹉的杯,红酒绿蚁在世俗的亭子中倾洒。诗成却觉得自己模仿不成,倾国之貌怎么能容许粉黛的伪装呢?

注释

  • 东崖:东边的悬崖,象征高洁的隐士生活。
  • 幽人:隐士,指远离世俗的人。
  • 筼筜:一种竹子,常用来制作乐器。
  • 安乐窝:舒适的居所。
  • :指诗的韵味。
  • 王粲:东汉末年的诗人,以待客之道闻名。
  • 玉寡:珍贵的事物稀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讷,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录,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为主。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隐士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借隐士的生活描绘了与世隔绝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东崖行一首为处士霍元方作》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绪。开篇通过描绘东崖的秀丽景色,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草木繁茂、山水相映,创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隐士的生活则是诗中另一个重要主题,他选择在东崖之下隐居,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体现了人生态度的洒脱与淡泊。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白云”、“红叶”、“燕子”等,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环境。隐士的茅亭、竹林、窗前飞来的燕子,都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自在、惬意。诗的后半部分,宾朋满座的热闹场景与隐士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新颖,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与无奈。诗人在结尾处提到“倾国之颜岂容粉黛假”,自谦地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不足,展现出一种谦逊的姿态,使得整首诗更具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崖之秀几何年兮:东崖的秀丽景致经历了多少年呢?
  2. 草木几蕃殖:草木繁茂、生机盎然。
  3. 雄踞太行之麓黎阳野:雄伟地矗立在太行山的黎阳野下。
  4. 适有幽人处其下:恰好这里有位隐士居住在崖下。
  5. 自将埋光铲采兮:他自甘堕落,埋头于采光铲采的生活。
  6. 半世行藏知用舍:半生的行藏都只有他自己知晓。
  7. 远挹大伾之山兮:远处可以眺望到大伾山。
  8. 岫云岩霭入冥搜:山峰云雾缭绕、幽深莫测。
  9. 近临淇水之渡兮:近旁是淇水河的渡口。
  10. 岸花汀草供模写:岸边的花草为他提供了写照的素材。
  11. 幽人崖下起茅亭:隐士在崖下搭起茅亭。
  12. 种竹尽似筼筜者:种的竹子就像筼筜一样。
  13. 窗户晴来燕子飞:晴天时,窗外的燕子飞来飞去。
  14. 帘栊春去杨花惹:春天过后,窗帘上飘落着杨花。
  15. 规模别是安乐窝:这里的规模别致而舒适。
  16. 短歌长啸栖迟也:短歌长啸让他在此安心栖息。
  17. 宾朋满座尽风流:宾朋满座,尽显风流。
  18. 叱去侯痴与萧哑:那些痴傻和沉默的人都被他驱走了。
  19. 良时杖屦入秋郊:良辰美景时,他手持拐杖走入秋天的郊野。
  20. 丰年鼓笛随春社:丰收的年份,鼓声和笛声伴随着春社的庆典。
  21. 间有赏音人,径造亭竹下:偶尔有欣赏音乐的人,径直走到亭子竹下。
  22. 拄笏山共看,开樽酒同把:大家一起倚靠在山上观景,开樽畅饮。
  23. 我亦尝记骑马来:回想我曾骑马来访。
  24. 几回半醉柴门打:几次半醉后敲响柴门。
  25. 望中见胜槩:望着那美丽的景致。
  26. 静里得兰若:静心得到了兰若的安宁。
  27. 崖畔白云生鹤氅:崖边的白云仿佛生出鹤氅。
  28. 屋头红叶封鸳瓦:屋顶的红叶像是封住了鸳鸯瓦。
  29. 珍重半生交:珍惜这半生的交情。
  30. 不是一日雅: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
  31. 愧非王粲劳君倒屣迎:愧疚于王粲对客人倒屣相迎的礼遇。
  32. 风吹竹露尘容洒:风吹竹林,露水洒落,尘埃飞扬。
  33. 如今重和东崖诗:如今重写这首东崖的诗。
  34. 气乏凌云吐霓兮:气力不如从前,无法凌云吐霓。
  35. 君应一笑珉多而玉寡:君应该一笑,珍宝多而玉少。
  36. 安得鹭鸶之杓鹦鹉杯:怎能得鹭鸶的杓和鹦鹉的杯。
  37. 红醅绿蚁医俗亭中泻:红酒绿蚁在世俗的亭子中倾洒。
  38. 诗成却怪我效颦:诗成却觉得自己模仿不成。
  39. 倾国之颜岂容粉黛假:倾国之貌怎么能容许粉黛的伪装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的生活比作“安乐窝”,强调其舒适与宁静。
  • 拟人:如“窗户晴来燕子飞”,赋予燕子生命的活力。
  • 对仗:如“宾朋满座尽风流,叱去侯痴与萧哑”,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与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安宁与和谐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崖:象征着高洁和隐逸的理想生活。
  2. 幽人:代表远离尘世的隐士。
  3. :象征清雅与高洁。
  4. 白云:象征自由与超脱。
  5. 红叶:象征美好的秋天和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隐士主要生活在哪个地方? A) 山顶 B) 东崖 C) 河边 D) 城市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筼筜”是一种____。

  3.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生活持肯定态度。(对/错)

答案

  1. B) 东崖
  2. 竹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 《山中问答》:王维对山水生活的描绘。

诗词对比

  • 《东崖行》和《饮酒》对比: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东崖行》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饮酒》则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理解《东崖行一首为处士霍元方作》的诗意与情感。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悲歌 新秋夜雨 晚秋夜 除夜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微之就拜尚书居易续除刑部因书贺意兼咏离怀 梦行简 听夜筝有感 汴河路有感 思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轶史 欺罔 横祸非灾 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丑辞 岿然不动 支离臃肿 张灯结采 包含脏的成语 丨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赋钱 田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倚马千言 十吏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