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9:54
挽陈帅三首 其二
作者: 聂绀弩
枪十万枝笔一枝,上鞍杀贼下鞍诗。
犬儒惜墨如金处,虎将涂鸦以血时。
水侧磨刀工部句,楼头看剑稼轩词。
酒酣抓笔当枪弹,一弹洞穿膏药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斗与文学之间矛盾关系的感慨。诗人用“枪十万枝”来比拟士兵的武器,而“笔一枝”则代表他的文笔。骑马出征时,杀敌与写诗是相辅相成的。犬儒主义者对于文学的珍惜如同对金钱的珍视,而勇猛的将领则是在战斗中用血与火来书写历史。在水边磨刀,工匠精心雕刻诗句,楼上观剑,吟唱稼轩的词。酒酣之际,诗人抓起笔就像抓起枪弹,笔尖一挥,便能洞穿敌人的旗帜。
作者介绍:聂绀弩(1898-1986),字逸云,号绀弩,湖北黄冈人。近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曾任教于多所大学,主张古诗词的创新与发展。其诗风豪放跌宕,常常融入时事,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作者以诗寄情,表达对战斗的思考以及对文人责任的反思。在国家危难之际,身为文人的他感受到文学与历史、战争的密切关系。
《挽陈帅三首 其二》是一首极具战争气息与文学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以“枪十万枝笔一枝”设定了强烈的对比,枪械象征着战斗与死亡,而笔则代表着文学与艺术,暗示在国家危亡之际,文人同样肩负着历史重任。接下来的句子则将目光转向了人性,犬儒主义者对墨水的珍视如金,而勇猛的将领则用鲜血书写历史,展现出文人与武人的不同立场。
诗中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在水边磨刀的工人、楼头观剑的诗人,既有战斗的紧迫感,也有文人对古词的追慕。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个诗篇充满了张力。同时,最后一句“酒酣抓笔当枪弹,一弹洞穿膏药旗”则以豪情壮志收尾,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通过文学反击敌人的决心。
整首诗不仅是对陈帅的挽歌,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启示,展现了诗人对文人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文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感,以及通过文学反击敌人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战斗与文化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枪十万枝”象征什么?
“犬儒惜墨如金处”中的“犬儒”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稼轩词”是指谁的作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都体现了文人对历史重任的感慨,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聂绀弩更加强调文与武的结合,而辛弃疾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