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7:09
梦觉月如昼,误惊天欲明。
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
山轿已十里,谯门才四更。
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
在梦中醒来,觉得月光如同白昼,误以为天快要亮了。
我起身轻轻吹灭松树上的火烬,自己点燃了臼花灯。
山轿已经走了十里,城门口才刚过四更时分。
脚下的路岂能没有火,走上去却仿佛要结冰。
该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梦觉月如昼”的意境,体现了夜晚的安静和清晨的期待,反映出诗人在清晨时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止庵,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表现人情与景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在张氏庄的早晨,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感受,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清晨醒来的情景。开头的“梦觉月如昼”不仅描绘了月光明亮的夜晚,还传达了一种恍惚的感觉,似乎是对时间的迷惘。接着,诗人起身点灯,暗示着他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静谧的气氛。通过对山轿与谯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旅行和归家的思考,这种思考在晨曦中显得尤为深刻。最后一句“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则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感受和对人生道路上艰辛的隐喻,展现出一种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活的哲理探讨。
诗词测试:
诗中“梦觉月如昼”是指什么?
A. 诗人晚上睡得很好
B. 诗人醒来时月光明亮
C. 诗人梦见白天
“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寒冷的恐惧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