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从弟》

时间: 2025-07-27 11:22:43

诗句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22:43

原文展示:

赠从弟 刘桢 〔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山上的松树挺拔而立,山谷中风吹得瑟瑟作响。 风声是多么的强烈,松枝是多么的坚韧。 冰霜使得环境显得凄凉,但松树一年到头都保持着端正的姿态。 难道松柏不遭受严寒的困扰吗?不,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坚强本性。

注释:

亭亭:形容松树挺拔直立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劲:坚韧有力。 惨凄:凄凉,形容环境恶劣。 端正:直立不歪斜。 罹:遭受。 凝寒:严寒。 本性:天生的性质或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文学家,与曹植、王粲并称“建安七子”。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桢赠给他的堂弟的,通过赞美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不拔,来比喻人的坚强品格和高尚情操,鼓励堂弟在逆境中保持正直和坚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在风霜中的坚韧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坚守本心的精神。诗中“亭亭山上松”和“松枝一何劲”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松树的挺拔和坚韧,而“冰霜正惨凄”则突出了环境的严酷。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直接点明了主题,即松树之所以能在严寒中生存,是因为它具有坚强的本性。这种本性不仅是松树的,也是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具备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亭亭山上松”:描绘松树挺拔直立的形象。
  2. “瑟瑟谷中风”:形容山谷中风声瑟瑟,环境恶劣。
  3. “风声一何盛”:强调风声的强烈。
  4. “松枝一何劲”:突出松枝的坚韧有力。
  5. “冰霜正惨凄”:形容冰霜使得环境显得凄凉。
  6. “终岁常端正”:说明松树一年到头都保持着端正的姿态。
  7. “岂不罹凝寒”:反问句,表示松树也遭受严寒。
  8. “松柏有本性”:指出松树之所以能抵御严寒,是因为它具有坚强的本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松树的形象比喻人的坚强品格。
  • 拟人:将松树赋予人的特性,如“端正”。
  • 对仗:如“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松树的形象,传达了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和正直的主题,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守自己的本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不拔和正直。
  • 风声:象征逆境和挑战。
  • 冰霜:象征严酷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亭亭山上松”形容的是什么? A. 松树的柔软 B. 松树的挺拔 C. 松树的茂盛
  2. “松枝一何劲”中的“劲”是什么意思? A. 柔软 B. 坚韧 C. 脆弱
  3. 诗的最后一句“松柏有本性”表达了什么? A. 松树的脆弱 B. 松树的坚强 C. 松树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松》(陈毅):同样赞美松树的坚韧。
  • 《咏松》(陆游):通过松树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对比:

  • 《青松》与《赠从弟》:两者都通过松树的形象传达坚韧的主题,但《青松》更多地体现了战斗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建安七子诗选》
  • 《刘桢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谢法曹 叹老 书窗 送张守秘丞二首 寄熊主簿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 南山感旧 即事四首 寄题南康胡氏春风堂 无题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耂字旁的字 克服 诣阁 肀字旁的字 摧开头的成语 狗追耗子 团扁 以古非今 再生父母 欠字旁的字 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气压山河 白字旁的字 灰头草面 艮字旁的字 偶题 客囊羞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