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4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44:22
原文展示:
赠从弟 刘桢 〔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山上的松树挺拔而立,山谷中风吹得瑟瑟作响。 风声是多么的强烈,松枝是多么的坚韧。 冰霜使得环境显得凄凉,但松树一年到头都保持着端正的姿态。 难道松柏不遭受严寒的困扰吗?不,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坚强本性。
注释:
亭亭:形容松树挺拔直立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劲:坚韧有力。 惨凄:凄凉,形容环境恶劣。 端正:直立不歪斜。 罹:遭受。 凝寒:严寒。 本性:天生的性质或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文学家,与曹植、王粲并称“建安七子”。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桢赠给他的堂弟的,通过赞美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不拔,来比喻人的坚强品格和高尚情操,鼓励堂弟在逆境中保持正直和坚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在风霜中的坚韧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坚守本心的精神。诗中“亭亭山上松”和“松枝一何劲”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松树的挺拔和坚韧,而“冰霜正惨凄”则突出了环境的严酷。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直接点明了主题,即松树之所以能在严寒中生存,是因为它具有坚强的本性。这种本性不仅是松树的,也是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具备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松树的形象,传达了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和正直的主题,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守自己的本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