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0:02
春尽日蔷薇花下作
作者: 陈曾寿 〔清代〕
碧树人家往往深,
残红一架恨难任。
单衣时节寒仍恋,
绝世芳菲梦一寻。
浩渺波流沉素鲤,
氤氲朝夕换鸣禽。
不须极目愁烟雨,
占断江南是绿阴。
春天已尽,蔷薇花下我写下这首诗。
青翠的树木掩映着人家,深藏于其中,
残留的花瓣在架上,令人怅恨难以放下。
单衣的时节,寒意依然让我留恋,
在无尽的梦中寻觅那绝世的芳华。
波光荡漾,素白的鲤鱼沉在水底,
晨昏交替,鸟儿的鸣叫不断更换。
不必远望愁苦的烟雨,
江南的绿阴已占据了我的视线。
陈曾寿,清代诗人,字子美,号香山,晚号梅溪。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本诗写于春末之际,处于蔷薇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此时节表达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留恋。
这首诗以春日的蔷薇花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人通过“碧树人家往往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隐秘而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被春光笼罩的世外桃源。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春残花落的惋惜,尤其是“残红一架恨难任”一句,既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暗含岁月无情的感慨。
在气候变化的描绘中,诗人用“单衣时节寒仍恋”表达了春天的寒意未尽,暗示着季节变迁带来的不适和对温暖的渴望。接下来的“绝世芳菲梦一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绝美景色与芳华的追寻,表明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两句“浩渺波流沉素鲤,氤氲朝夕换鸣禽”,则将视线转向自然,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晨昏交替的鸟鸣,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在诗的尾声,诗人以“不须极目愁烟雨,占断江南是绿阴”来结束,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深切感受,暗示纵使春天已逝,江南的绿荫依然生机盎然。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A. 残留的花瓣
B. 残留的果实
C. 残存的树叶
“不须极目愁烟雨”中的“极目”是什么意思?
A. 远望
B. 近看
C. 俯视
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