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9:59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在马嵬山上,山色翠绿而依依,皇帝的轿子又一次驶向蜀地。
泉下的阿蛮(杨贵妃)应该有话要说,这次不要再怨恨杨妃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马嵬山的典故出自历史事件,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对杨贵妃的命运产生了悲剧性的影响。在历史上,杨贵妃的死给唐玄宗带来了深深的悔恨。诗中提及“泉下阿蛮”是指杨贵妃的亡灵,反映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作者介绍
罗隐,唐代诗人,字景初,号湘山,晚号云洲,生于唐德宗时期,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绝句,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
《帝幸蜀》创作于唐朝的动荡时期,诗人借助历史事件表达对杨贵妃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皇权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帝幸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马嵬山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悲伤的氛围。诗的开头“马嵬山色翠依依”,以色彩和自然的描绘引入,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紧接着的“又见銮舆幸蜀归”则带来了情感的反转,反映出历史的沉重与悲剧。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彰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焦点转向杨贵妃,提到“泉下阿蛮应有语”,诗人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表达出一种对逝去爱情的惋惜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最后一句“这回休更怨杨妃”则是对过往怨恨的释怀,表现出对历史的理解与宽容。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自然与历史的结合,构建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又有对命运的无奈与思考,表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尤其是以“阿蛮”的称呼增添了诗的抒情性,使杨贵妃的形象更加生动与立体。对比的运用则让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历史的悲剧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与对人性宽容的呼唤。通过对杨贵妃命运的同情,诗人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测试
《帝幸蜀》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罗隐
C. 杜甫
D. 李白
马嵬山的意象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历史的悲剧
C. 皇权的象征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阿蛮”指的是谁?
A. 杨贵妃
B. 李白的爱人
C. 王昭君
D. 昭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帝幸蜀》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