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5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51:57
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
毛滂
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
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
径邀此花香,追路溪志东。
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
三年虎落槛,一日鸹开笼。
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
今宵花亦远,余香归故丛。
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象,东堂的月色温柔而明亮,北窗透出的风声瑟瑟作响。半夜时分,我渡过龙尾,身边的藕花随风摇曳。我邀请这花的香气,追寻着溪水流向东边。溪山之间,我已久仰,临别时却显得匆忙。三年在囚笼中如虎落,今日如同鸹鸟般自由。何必见到人,索性逃避这虚空的世界。今夜的花虽然远离,但余香仍归故丛。殷勤的风月,伴我登上长虹。
作者介绍:毛滂(约1000年-约1070年),字子鸣,号景斋,南宋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擅长咏怀、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此诗创作于他晚年的写作阶段,感情愈加沉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之后,心中寄托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出现,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辨和对理想的追求。
毛滂的《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由的渴望。首联以“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月光和风声交织,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则转向行动,表明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中间部分通过“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的描写,流露出对自然的眷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归宿。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也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向往。诗人在反思中升华,最终以“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令人陶醉。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内容上却深邃丰富,展现出了毛滂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在于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三年虎落槛”中的“虎”象征什么?
诗中“余香归故丛”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 B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