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6:1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6:13:30
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
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入仙家。
当筵芬馥歌唇动,倚槛娇羞醉眼斜。
来岁未朝金阙去,依前和露载归衙。
去年我曾在这里欣赏牡丹花,蝴蝶翩翩飞舞,伴随着彩霞迎接我。
今天我再次游览光福寺,春风吹拂,仿佛让我进入了仙人居住的地方。
宴席上芬芳扑鼻,歌声动人,倚靠在栏杆上,娇羞的我醉眼朦胧。
明年我未必能够再朝金阙而去,仍然希望在这里与露水同载归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兼是唐代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美丽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牡丹盛开之际,诗人借助光福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再看光福寺牡丹》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回忆起去年观赏牡丹的情景,生动描绘了蝴蝶与彩霞相伴的美好画面,营造出一种生动而美丽的气氛。而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今春再游光福寺的赞美,春风的轻拂让人感到如同置身仙境,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还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在宴席上,芬芳的花香和动人的歌声让诗人体验到了生活的愉悦,倚靠栏杆的娇羞姿态,仿佛在展现着一种青春的气息和对美好事物的陶醉。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未来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情景交融,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逐句解析:
"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
"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入仙家。"
"当筵芬馥歌唇动,倚槛娇羞醉眼斜。"
"来岁未朝金阙去,依前和露载归衙。"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思考,情感丰富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光福寺”是什么地方?
A. 一座庙宇
B. 一座宫殿
C. 一片花园
D. 一座山
诗人在宴席上感受到的是什么?
A. 寂寞
B. 欢乐
C. 悲伤
D. 疲惫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向往与珍惜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刘兼的《再看光福寺牡丹》和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享受,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忧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