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居》

时间: 2025-05-21 03:46:56

诗句

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

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

桂熟长收子,兰生不作畦。

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46:56

原文展示:

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
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
桂熟长收子,兰生不作畦。
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位于瀑布西侧的山居环境,屋子下有一条小溪流淌。诗人关上门,留住野鹿,分食喂养山鸡。桂花成熟时常常采摘,兰花生长却不需要精心耕作。小径刚刚开辟出洞口,深入后面则转向松树的阶梯。

注释:

  • :指住房。
  • 瀑泉:指瀑布和泉水,形成的自然景观。
  • 茅檐:茅草屋檐,指简陋的房屋。
  • 闭门:关上门,意指不与外界接触。
  • 野鹿:指生活在山林中的鹿。
  • 分食:分开喂养,分享食物。
  • 养山鸡:饲养山鸡,山鸡为野生或半野生的鸡。
  • 桂熟:桂花成熟,指桂树结子。
  • 兰生不作畦:兰花自然生长,不需要专门的田地。
  • 初开洞中路:刚开辟的小路。
  • 深处转松梯:深入后面转向松树的台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仲宣,籍贯为今天的山西省。王建生活在中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表现出恬淡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建隐居于山林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追求宁静与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王建的《山居》通过简约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场景。诗的开头“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描写,给人一种清幽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中。接着,诗人提到“闭门留野鹿”,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关上门不与外界接触,反而能留住野鹿,寓意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而“分食养山鸡”则体现了诗人在这种生活中所享受的简单快乐。

下半部分的描写更是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桂花的成熟和兰花的自然生长,象征着生活的丰盈与自然的自由。诗的最后一句“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则引导读者想象出一条通向更深处的道路,似乎暗示着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探索。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了对隐居生活理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王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图景,并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屋在瀑泉西:开头直接点明诗人的居所位置,设置了自然山水的背景。
  2. 茅檐下有溪:茅草屋檐下流淌的小溪,表现出环境的清幽。
  3. 闭门留野鹿:诗人选择关闭门窗,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隐居的生活态度。
  4. 分食养山鸡:在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享受自然给予的馈赠。
  5. 桂熟长收子:桂花的成熟让人联想到丰收的喜悦。
  6. 兰生不作畦:兰花的生长无需人为干预,自然生长,体现出一种自在随性。
  7. 初开洞中路: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开辟出新路。
  8. 深处转松梯:深入后方的松树阶梯,象征着继续探寻的勇气与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居生活比作一种理想状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拟人:通过“留野鹿”和“养山鸡”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仗的美感,使得诗意流畅。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表达了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瀑泉: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带来生机。
  • 茅檐: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质朴的美。
  • 野鹿:象征纯真与自然的生灵,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 桂花与兰花:象征丰收与自然的自由生长,体现对自然的珍视。
  • 松梯:象征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寓意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屋在瀑泉西”中的“西”是指哪个方位?

    • A. 东方
    • B. 西方
    • C. 南方
    • D. 北方
  2. 诗人选择“闭门留野鹿”是为了?

    • A. 与外界隔绝
    • B. 留住自然的美好
    • C. 养殖山鸡
    • D. 保护山林
  3. “桂熟长收子”中的“桂”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玫瑰
    • B. 桂花
    • C. 兰花
    • D. 桃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但更强调秋天的宁静与幽美,表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象和情感。
  • 孟浩然《春晓》:其描写春天的美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悟,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另一种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文集》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一翦梅 喜迁莺(塞上词) 水调歌头(与李致远、似之、张柔直会饮) 望江南(池阳道中) 永遇乐(秋夜有感) 水龙吟(太宗临渭上) 望江南 水调歌头(前题) 感皇恩 念奴娇(中秋独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凿空投隙 连衽成帷 吾等 提手旁的字 有功之臣 醳柿 凵字底的字 游风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十字旁的字 孤行一意 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包含赐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游索 旦暮入地 考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