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28
次韵参寥寄少游
岩栖木石已皤然,
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
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
拄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
故应文字不离禅。
在岩石和树木的栖息之地,已然变得苍老。
交往的老友中,有谁能来安慰我眼前的孤独?
我心灵的清白,与白昼的公正相融洽,
每当想到秦国子的意志,宛如璀璨的珍珠。
往年我在月光下走入幽谷,
拄着拐杖穿越云雾,迎接晚霞的烟雾。
台阁和山林本没有区别,
所以文字的表达自然与禅宗不相分离。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种文学形式,风格洒脱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友谊和自然的感悟。在经历了许多政治波折和个人悲欢离合后,苏轼的诗歌愈加透彻,常反映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这首《次韵参寥寄少游》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岩石、树木的苍老,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在与老友交往的孤独感中,苏轼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而“素与昼公心印合”则体现了他对清白和公正的追求,显示出其内心的坚定与澄澈。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用“步月”“拄杖穿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超脱的氛围,仿佛在呼应禅宗思想的“无异”。诗的最后一句则强调了文字与禅宗的内在联系,突显了苏轼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素与昼公”)、对仗(如“台阁山林本无异”),增强了诗的韵律和美感,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诗歌技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哲学观和艺术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秦子”代表什么?
A. 友人
B. 贤士
C. 自然
“拄杖穿云冒夕烟”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旅行的疲惫
B. 自然的美好
C. 内心的孤独
诗中“台阁山林本无异”的意思是什么?
A. 自然与人文的区别
B. 自然与人文的统一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