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1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18:28
雷鼓千通破大幽,天开狱钥纵累囚。
驿书散出先飞鸟,一日恩流四百州。
雷声轰鸣传遍四方,打破了深沉的寂静;
天上打开了监狱的钥匙,释放了被囚禁的罪犯。
快马加鞭,消息像飞鸟一样散出,
一天之内,恩泽流布到四百个州县。
本诗写于庆历七年,正值皇帝下令赦免囚犯的时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喜庆氛围。诗中提到的“天开狱钥”暗示着国家的恩惠和法治的光辉,借助雷声和飞鸟来表现这一喜庆的气氛,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倡导儒家思想,提倡忠诚和正直。
本诗创作于庆历七年,正值宋仁宗时期,国家安定、民生富足。皇帝发布的赦令,释放了大量囚犯,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关怀和宽容的治国方针。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赦免囚徒后的欢庆场面。开篇以“雷鼓千通”引入,声势浩大,暗示着国家的强大与法治的昭彰。接着“天开狱钥”生动刻画了囚徒获得自由的场景,展现了国家的仁慈与宽宏大量。第三句通过“驿书散出先飞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消息的迅速传播,令人感受到欢愉与希望。最后一句“一日恩流四百州”,强调了恩泽的广泛,体现了国家的关怀和民众的幸福。整首诗情感激昂,契合了当时社会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策和民生的赞美。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宽恕政策的赞美,展现了社会的安定与民众的喜悦,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恩泽的感激。
诗中“雷鼓千通”主要表现了什么?
“天开狱钥”中的“狱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四百州”主要强调了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司马光的《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更侧重于国家的政策与民众的反应,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动荡,表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