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06:41
原文展示:
簇簇群山似铁围,中閒著屋与山依。
园多芋栗佐清饮,池足芰荷供隐衣。
畴昔搬家牛自跨,有时见客鹤先飞。
未宜回首林邱旧,剩把诗脾厌翠微。
白话文翻译:
群山环绕,像铁一般围拢,中间依山而建着房屋。
园中种满了芋头和栗子,作为清酒的下酒菜;
池水里长满了菱角和荷花,供我隐居时穿着的衣物。
往昔搬家的时候,牛是自己跨着走的,偶尔有客人来时,白鹤就先飞走。
不应再回首往日的林丘旧地,只剩下对青翠山水的厌倦。
注释:
- 簇簇:形容山峦密集的样子。
- 中閒:指山中间的空地。
- 芋栗:指芋头和栗子,常用作食材。
- 清饮:指清酒或饮品。
- 隐衣:隐居时所穿的衣物。
- 畴昔:从前、往昔。
- 牛自跨:牛自己走路,形容自然状态。
- 鹤先飞:客人到来时,鹤先飞走,暗示高洁的意象。
- 林邱:指树林和丘陵。
典故解析:
- “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鹤常常象征长寿和高洁,常用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翠微”:翠微常指青翠的山水,这里可看作对自然美景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通常描绘自然风光,表达隐居生活的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在蔡峰庄居住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及隐居生活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开篇以“簇簇群山似铁围”描绘了周围的山脉,形成了一种封闭而安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安全感与归属感。接着,诗人通过“园多芋栗佐清饮”及“池足芰荷供隐衣”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悠闲安逸。这里的“清饮”与“隐衣”不仅是具体的事物,更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宁静与淡泊。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过去的生活,表达了对旧日情景的眷恋,同时又表现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反思。“不宜回首林邱旧”,是对过去的告别,暗示着一种向前看的决心与态度。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故乡情怀的淡淡惆怅,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簇簇群山似铁围:描绘山的密集与坚固,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 中閒著屋与山依:房屋依山而建,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园多芋栗佐清饮:园中种植的芋头和栗子,增添了生活的丰盛。
- 池足芰荷供隐衣:池塘中的荷花与菱角,寓意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悠然。
- 畴昔搬家牛自跨:回忆往昔,牛自跨的自然状态,体现了简单生活的乐趣。
- 有时见客鹤先飞:客人来访时,鹤飞走,象征高洁的意趣。
- 未宜回首林邱旧:告诫自己不应回头看往昔。
- 剩把诗脾厌翠微:诗人对青翠自然的厌倦,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簇簇群山似铁围”比喻山的坚固。
- 对仗:如“园多芋栗,池足芰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隐含了自然界的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山:象征着稳重与依靠,体现自然的厚重。
- 芋栗:象征丰盈与生活的滋养。
- 池塘:象征隐居的宁静与悠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诗中“鹤先飞”象征什么?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B) 陈著
- C) 高洁
-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陈著《次韵弟观到蔡峰庄》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情趣,王维的诗更侧重于静谧的氛围,而陈著则融合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与中国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