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7: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7:57:53
题雪窦西麓庵
作者: 陈著 〔宋代〕
踏遍山南紫翠关,
转西寻麓更幽閒。
菊花数本竹边路,
茅屋几閒溪外山。
巧著轩窗随上下,
剩留书画在中閒。
是庵信美非吾土,
自有菟裘足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雪窦山西麓庵游历的情景。他走遍了山南的紫翠关,转向西边,寻找更幽静的环境。沿途有几株菊花在竹子旁的小路上,茅屋则屹立在溪水外的山边。诗人巧妙地设计了轩窗,随意上下开合,留下了书画在屋内。虽然这座庵堂风景如画,但并不是我的故乡,不过这里的美好事物也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雪窦西麓庵时,表达了他对优美环境的赞美,以及对故乡情感的思考。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淡泊。
这首《题雪窦西麓庵》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幽美与人居的和谐,展现了作者的闲适心境。诗的开篇“踏遍山南紫翠关”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山水世界,紧接着“转西寻麓更幽閒”,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寻幽探胜的意境。诗中通过“菊花数本竹边路”和“茅屋几閒溪外山”的对比,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多样性与和谐,展现出山水与人居的完美结合。
诗的后四句则转向室内描写,“巧著轩窗随上下”展现了诗人对居所设计的精巧,体现出一种生活的雅致。最后两句则自我反思,表达出诗人虽身处美景之地,却仍然怀念故乡的复杂情感,展现出一种对美的欣赏和对故乡的惦念,使整首诗情感更加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居生活的描写,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故乡情感的追忆,体现出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翠关”指的是:
“菊花数本竹边路”中,菊花象征:
诗人对庵堂的评价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