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7:56
欺月清寒,助人艳冶。
最宜画阁藏春夜。
怯风翠袖要深遮,
惜花金剪休轻下。
刻向诗围,烧来酒社。
隔帘摇影红初灺。
生憎双泪对侬抛,
可怜馀焰凭谁借。
在寒冷的月光下,烛光摇曳,助长了人的妩媚。
这里最适合在画阁中藏春夜的秘密。
风太冷,翠袖需要深深遮掩,
可惜花儿被金剪轻易剪下。
向着诗人的围子,烧起酒社的香火。
隔着帘子,摇曳的烛影刚刚点燃。
堪叹双泪对着你抛洒,
可怜的余焰又能向谁借?
屈秉筠(约1640-约1710),清代女诗人,生活在清初,因其才华而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推崇。她的诗歌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常常以细腻的笔触反映出她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踏莎行·烛》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屈秉筠通过诗歌表达了女性对爱情与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踏莎行·烛》以烛光为引子,勾勒出一幅既清冷又温暖的春夜图景。全诗以细腻的感情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开篇“欺月清寒,助人艳冶”,在寒冷的月光下,烛光摇曳生姿,映照出女性的娇美,既传达了季节的寒意,也折射出女性在这个环境中的柔情。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暗示着爱情的温暖与隐秘。
“怯风翠袖要深遮,惜花金剪休轻下”,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与对美好事物的怜惜。翠袖深遮,象征着女性对外界冷风的防御,也暗示着深藏内心情感的无奈与渴望。
在“隔帘摇影红初灺”中,诗人借助摇曳的烛影,传递了内心的孤寂与渴望,最后以“可怜馀焰凭谁借”收尾,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爱与孤独的交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坚韧,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烛光为线索,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翠袖”指的是什么?
a) 翠鸟
b) 翠绿色的袖子
c) 翠玉
“怯风翠袖要深遮”中的“遮”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防御与保护
c) 自信
诗中最后一句“可怜馀焰凭谁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孤独与无助
c) 快乐
屈秉筠的《踏莎行·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反映了女性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屈秉筠以烛光为线索,传达出孤独与渴望;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