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9: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9:05:47
原文展示:
赠袒肩和尚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
若比吾师居世上,何如野客卧岩隈。
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穿着草衣,脚踏草屐,染上了莓苔的色彩,
他那双眼睛依然懒散地朝着尘世张望。
如果比较我的老师在世间的生活,
不如野外的客人躺卧在岩石的角落。
刚听说他手中的锡杖离开了三楚,
又传闻他随缘而向五台山去。
我借着酒意吟诗,询问禅理,
到底为谁而去,又为谁而来呢?
注释:
诗词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杜荀鹤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袒肩和尚的描写,反映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态度。山衣草屐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和尚的简单生活,而“双眼犹慵向俗开”则暗示了他对尘世的淡漠。诗人将这位和尚与自己的师傅作比较,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借助锡杖和五台山的典故,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提出了“为谁须去为谁来”的根本疑问,揭示了对人生哲理的追寻。这种追寻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反思,更是内心的自我探索,展现出一种深邃的禅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尘世的反思,寻找超脱与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