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49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金井边的梧桐树,秋天的叶子已经发黄,珠帘没有卷起,夜里已经霜冻。
香熏的被褥与玉枕失去了色泽,我躺在床上,听着南宫的滴水声悠长。
高殿中的秋刀声在夜深时响起,霜气浓重仍让我想起御衣的寒冷。
银灯下,青色的锁子甲裁缝已经停下,仍然想要向金城的明主去看。
明亮的金殿中,宫女们暂时用扫帚打理,团扇也一起徘徊。
我的脸色比不过寒鸦的颜色,依然带着昭阳日的影子。
真是薄命,使我长久地思念,梦见君王醒后又产生疑虑。
火光照亮西宫,知道他在夜里饮酒,分明是来奉恩的时刻。
长信宫中秋月明亮,昭阳殿下的捣衣声传来。
白露堂中细草的痕迹,红罗帐里情意满满,无法承受。
王昌龄(688年-742年),字季凌,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与乐府诗,作品多描绘战争与思乡之情。其诗风清丽婉约,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长信怨》为乐府诗,描写宫女在深秋时节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君王的思念。背景为盛唐时期,政治繁荣,但宫廷生活却充满孤独与哀怨,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与无奈。
《长信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女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深沉而细腻。诗的开头通过“金井梧桐秋叶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凉意袭人的秋天氛围,紧接着珠帘未卷,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外界的隔绝。诗人用“熏笼玉枕无颜色”描绘了失去生气的卧室,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寂寞。
随着诗歌的推进,高殿传来的秋砧声与南宫清漏声,象征着秋夜的宁静与孤独,更加突显出宫女的内心感受。诗中的“真成薄命久寻思”,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君王的执念,令读者感受到深切的情感纠葛。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大量的秋天元素,借助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诗的末尾通过细草迹与红罗帐,强调了情感的复杂与深厚,给人以深思,展现了女性在宫廷生活中的无奈与渴望。
全诗表达了宫女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对君王的思念,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对命运的思考。
《长信怨》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玉颜不及寒鸦色”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1-B; 2-C; 3-B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