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凉州词二首·其一》

时间: 2025-08-14 00:37:32

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4 00:37:32

凉州词二首·其一

原文展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话文翻译

黄河在白云间蜿蜒远去,远处是一座孤零零的城市和高耸的山峰。
羌笛的悲鸣何必怨恨杨柳,春风根本没有吹过玉门关。

注释

  • 黄河:指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壮丽与浩荡。
  • 白云间:在白云之中,表明黄河的源远流长。
  • 孤城:指偏远的城池,象征孤独与荒凉。
  • 万仞山:形容山的高耸,万仞指极高的山。
  • 羌笛:羌族的笛子,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的情感。
  • 春风不度:春风没有吹过,意味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未能到达这个地方。
  • 玉门关:古代重要的边关,象征着遥远和隔绝。

典故解析

“玉门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位于今甘肃省,古代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象征着边塞的孤寂与遥远。“羌笛”则是羌族的乐器,常用来表达思乡与离愁,诗中提及羌笛反映了边地士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情感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意境深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时值边疆动荡,诗人借黄河与孤城的意象,表达了对边地士兵的同情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凉州词·其一》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边塞诗。诗中以黄河为引子,开头就勾勒出一幅雄壮而苍凉的画面:黄河在白云间蜿蜒,孤城矗立于万仞高山之中,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对比。孤城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边疆士兵的孤独与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羌笛的低吟似乎在诉说着离愁,而诗人却以“何须怨杨柳”的口吻,表达了对这种离愁的淡然与无奈。春风未能度过玉门关,意味着温暖与希望未能到达这片边疆,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息。

整首诗通过雄伟的自然背景与士兵的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边塞士兵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的壮丽与远方的辽阔。
    2. “一片孤城万仞山”:通过孤城与高山的对比,突显出边疆的荒凉与孤寂。
    3. “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的悲鸣与离愁,与杨柳的柔情相对比,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4. “春风不度玉门关”:春天的温暖未能抵达,象征着希望的缺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城”与“万仞山”,“羌笛”与“杨柳”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黄河与孤城的描绘,隐喻边疆士兵的孤独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边疆士兵的同情与关怀,展现了孤独与离别的情感,同时反映了对祖国的思念。

意象分析

  • 黄河:象征着中国的壮丽与历史的深度。
  • 孤城:代表边疆的孤独与无助。
  • 羌笛:传达离愁与思乡之情。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玉门关:象征遥远与隔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 A. 大海
    • B. 黄河
    • C. 长江
    • D. 湖泊
  2. “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羌笛代表了什么?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感激
    • D. 厌倦
  3. “春风不度玉门关”意味着什么?

    • A. 春天来了
    • B. 温暖未能抵达
    • C. 春风很强
    • D. 春天很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士兵的豪情与思乡之情;而王之涣的《凉州词》则更加着重于孤独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之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注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将睡四首 垂虹亭观打鱼斫鱠四首 芗林五十咏·退斋 明发海智寺遇雨二首 记梦三首 和仲良病中耽睡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唬的词语有哪些 银箔 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被甲执锐 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唾腺 喜笑颜开 臼字旁的字 郑州市 狐裘蒙戎 文统 五物 追根寻底 斤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微为繁富 耂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