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时间: 2025-05-12 10:31:45

诗句

解韍辞丹禁,扬旌去赤墀。

自惊非素望,何力及清时。

又据三公席,多惭四老祠。

岘山风已远,棠树事难追。

江汉饶春色,荆蛮足梦思。

唯怜吐凤句,相示凿龙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31:45

原文展示: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 李逢吉

解韍辞丹禁,扬旌去赤墀。
自惊非素望,何力及清时。
又据三公席,多惭四老祠。
岘山风已远,棠树事难追。
江汉饶春色,荆蛮足梦思。
唯怜吐凤句,相示凿龙期。

白话文翻译:

我解去护身的锁链,辞别了丹色的禁苑,
高扬旗帜离开了红色的台阶。
我自惊于不是期望中的那样,
怎么能有力量去迎合这个清明的时代呢?
再次坐在三公的席位上,
我感到惭愧,面对四位老前辈的祠堂。
岘山的风早已远去,
棠树的事迹难以追忆。
江汉一带春色盎然,
荆蛮之地满是梦幻的思绪。
唯有怜惜你那吐露出的凤求凰的句子,
这让我想起了凿龙的期盼。

注释:

  • :指的是护身的锁链。
  • 丹禁:丹色的禁苑,象征着权贵的居所。
  • 扬旌:指高高举起旗帜,表示出发或离开的意思。
  • 三公:指古代高官,表示尊贵的地位。
  • 岘山:位于湖北省,是高山,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棠树:指的是棠梨树,寓意追忆的事物。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流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丹禁”与“扬旌”都指向古代官场的生活,而“三公席”则是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岘山作为一个地理象征,暗示着作者对过去的回望与感慨。而“吐凤句”和“凿龙期”则暗含了对文化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逢吉,字子实,号浩然,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诗歌风格清新、高远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再次赴襄阳时,因受到宣武相公的诗歌赠与而赋诗回报,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感慨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逢吉的《再赴襄阳》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中首先通过“解韍辞丹禁,扬旌去赤墀”两句,表现出诗人从宫廷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这既是对外在环境的告别,也是对内心渴望自由的宣言。接下来的“自惊非素望,何力及清时”,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尤其“多惭四老祠”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与自愧不如。

诗中借用自然景象如“岘山风已远”,寄托了对过往的怀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而“江汉饶春色,荆蛮足梦思”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唯怜吐凤句,相示凿龙期”,不仅是对文学的热爱,也暗示了对未来理想的追寻与不懈努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的执着,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解韍辞丹禁:表示诗人解开了身上的束缚,辞别了权贵的场所。
  2. 扬旌去赤墀:象征性地表达了离开权利中心,开始新的生活。
  3. 自惊非素望:自我感叹,意识到现实与期望的差距。
  4. 何力及清时:感慨自己无力改变时代。
  5. 又据三公席:再次回到三公的席位,内心感到惭愧。
  6. 多惭四老祠:对前辈的敬仰和自愧。
  7. 岘山风已远:对过去的追忆,象征时间的流逝。
  8. 棠树事难追:追忆过去的美好事物,感慨难以重温。
  9. 江汉饶春色:描绘江汉地区的美丽春景。
  10. 荆蛮足梦思:表达对荆蛮地区的思考与梦想。
  11. 唯怜吐凤句:对文学才华的珍惜。
  12. 相示凿龙期:期望能有更高的成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解韍”比喻解除束缚。
  • 对仗:如“扬旌去赤墀”与“自惊非素望”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象征:自然景物如“岘山”、“江汉”象征时间流逝和人生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思、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诗人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和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束缚与禁锢。
  2. 丹禁:权力与高位的象征。
  3. 岘山:遥远而难以追忆的过去。
  4. 江汉:春色象征希望与生机。
  5. 凤句:代表着文学的才华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逢吉的字是什么?

    • A. 子实
    • B. 子明
    • C. 子文
  2. 诗中“扬旌去赤墀”意指什么?

    • A. 离开权贵的场所
    • B. 进入宫廷
    • C. 参加宴会
  3. “岘山风已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满意

答案:

  1. A. 子实
  2. A. 离开权贵的场所
  3. A. 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李逢吉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但李逢吉更注重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强调社会的苦难与历史的沉重。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刈麦行 黄州栖霞楼即景呈谢深道国正 金山 同字子顺访茅庵道人凤凰麒麟不可见道人语也 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 题渝江萧氏园亭 题侄孙岂潜家平远图 乌聊山登览 感寓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缊褐瓢箪 包含价的成语 好涵高躅 艸字旁的字 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包含鞯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雪毳 凤女台 平心易气 纳礼 歪谈乱道 审究 紫罗囊 乡巴佬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