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晚春寻桃源观》

时间: 2025-05-11 15:28:46

诗句

武陵何处访仙乡,古观云根路已荒。

细草拥坛人迹绝,

落花沈涧水流香。

山深有雨寒犹在,松老无风韵亦长。

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28:46

原文展示:

晚春寻桃源观
作者:皎然 〔唐代〕

武陵何处访仙乡,
古观云根路已荒。
细草拥坛人迹绝,
落花沈涧水流香。
山深有雨寒犹在,
松老无风韵亦长。
全觉此身离俗境,
玄机亦可照迷方。


白话文翻译:

在武陵的哪一处可以找到仙人的故乡呢?那古老的观景台,云根之路早已荒芜。细细的草丛拥簇着坛子,那里的人迹全无,落花漂沉在溪水中,散发着芳香。深山之中仍有雨水,寒意依然存在;老松树在无风的环境中,韵味依旧悠长。此时此刻,我完全觉得自己远离了世俗的境地,真理的奥妙也能够照亮我迷茫的方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武陵:指武陵山,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
  • 仙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 古观:古老的观景台。
  • 云根:云雾缭绕的地方,诗中意指神秘的环境。
  • 细草:形容草木茂密,生机盎然。
  • 落花:指春天凋落的花朵,象征时光流逝。
  • 沈涧:溪流深沉的地方,意指水流。
  • :气韵、风采。

典故解析: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谐的理想乡。诗中提到的武陵则是与此相关的地名,强调了寻求超脱世俗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约750-810年),字光庭,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他在诗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晚春时节,诗人寻访古老的桃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晚春寻桃源观》以武陵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诗人对桃源的探索,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诗的开头以“武陵何处访仙乡”引出主题,诗人似乎在寻觅一种超脱世俗的境地,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接着,通过描写“古观”、“细草”、“落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氛围,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而后,两句“山深有雨寒犹在,松老无风韵亦长”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深邃,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与生命意义的感慨。最后一句“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则是升华的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超越的领悟,仿佛在提示读者,真正的智慧在于心灵的觉醒,而非外在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武陵何处访仙乡:表现诗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询问桃源所在。
  2. 古观云根路已荒:古老的观景台与通向桃源的道路已被遗弃,暗示理想的失落。
  3. 细草拥坛人迹绝:细草丛生,显得荒凉,人迹全无,象征孤独与寂静。
  4. 落花沈涧水流香:落花沉入溪水中,散发香气,展现自然之美的细腻。
  5. 山深有雨寒犹在:深山中仍有寒雨,暗示自然的生机与时光的流逝。
  6. 松老无风韵亦长:老松在无风中依然保持韵味,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恒久。
  7. 全觉此身离俗境: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超脱于尘世,强调内心的觉醒。
  8. 玄机亦可照迷方:真理的奥妙能够指引迷途的人,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源比作理想的生活境地,隐喻内心的追求。
  • 拟人:松树在无风中仍保持韵味,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山深”与“松老”,形成音韵上的和谐与平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内心的觉醒,彰显了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武陵:理想生活的象征。
  • 古观:历史与记忆的承载。
  • 细草:生机与宁静的象征。
  • 落花:短暂与美好,象征时间的流逝。
  • 松老:坚韧与永恒,象征生命的历程。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仙人的故乡
    • B. 繁华的城市
    • C. 古老的村庄
  2. 诗中“细草拥坛人迹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荒凉
    • C. 欢愉
  3. 诗的最后一句“玄机亦可照迷方”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迷茫无助
    • B. 自我觉醒与智慧的追求
    • C. 继续追求物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皎然的《晚春寻桃源观》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前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追求超脱的主题,而后者则通过故事情节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解析》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晚春寻桃源观》,并引发对诗歌的更深思考。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饮和王晋卿 阮郎归(梅词)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菩萨蛮(感旧) 泗州南山监仓萧渊东轩二首 其一 宝山昼睡 石芝诗(并引)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此诗为黄庭坚作? 和赵郎中见戏二首(赵以徐妓不如东武诗中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字旁的字 上场门 脉管 丶字旁的字 遗簪堕履 耳食之论 包含石的成语 救寒莫如重裘 入字旁的字 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大开头的成语 暮鼓 倒八字的字 包含闻的成语 快意当前 一毫不拔 隔墙有耳 姑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