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5:2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28:46
晚春寻桃源观
作者:皎然 〔唐代〕
武陵何处访仙乡,
古观云根路已荒。
细草拥坛人迹绝,
落花沈涧水流香。
山深有雨寒犹在,
松老无风韵亦长。
全觉此身离俗境,
玄机亦可照迷方。
在武陵的哪一处可以找到仙人的故乡呢?那古老的观景台,云根之路早已荒芜。细细的草丛拥簇着坛子,那里的人迹全无,落花漂沉在溪水中,散发着芳香。深山之中仍有雨水,寒意依然存在;老松树在无风的环境中,韵味依旧悠长。此时此刻,我完全觉得自己远离了世俗的境地,真理的奥妙也能够照亮我迷茫的方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谐的理想乡。诗中提到的武陵则是与此相关的地名,强调了寻求超脱世俗的主题。
作者介绍:
皎然(约750-810年),字光庭,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他在诗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晚春时节,诗人寻访古老的桃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追求。
《晚春寻桃源观》以武陵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诗人对桃源的探索,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诗的开头以“武陵何处访仙乡”引出主题,诗人似乎在寻觅一种超脱世俗的境地,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接着,通过描写“古观”、“细草”、“落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氛围,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而后,两句“山深有雨寒犹在,松老无风韵亦长”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深邃,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与生命意义的感慨。最后一句“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则是升华的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超越的领悟,仿佛在提示读者,真正的智慧在于心灵的觉醒,而非外在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诗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内心的觉醒,彰显了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主题。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武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细草拥坛人迹绝”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玄机亦可照迷方”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晚春寻桃源观》,并引发对诗歌的更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