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0:54
须弥顶上,不扣金钟。
毕钵岩中,无人聚会。
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
朝游檀特,暮到罗浮。
拄杖针筒,自家收取。
在须弥山的顶端,没有人敲响金钟;
在毕钵岩的深处,没有人聚集。
山僧骑着佛殿,大家却反穿着草鞋。
早晨游览檀特山,晚上抵达罗浮山;
拄着杖,带着针筒,都是自己收拾的。
释义怀,宋代高僧,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与教义的阐释。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思考,描绘了隐居者在喧嚣中保持淡泊的心境。时代背景下,佛教信仰盛行,许多文人和僧侣选择隐居山林,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偈》是一首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意境的诗作。全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须弥山、毕钵岩等地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的孤独与宁静。诗中提到的“金钟”与“草鞋”,对比出世俗与修行的差异,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向往。
开头的“须弥顶上,不扣金钟”,传达出一种无所归属的宁静,似乎在指责人们对于集会的虚浮追求。在“毕钵岩中,无人聚会”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安静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接下来的“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则显现出一种反叛世俗的态度,山僧不拘小节,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朝游檀特,暮到罗浮”,展现了修行者的日常生活,表明了他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在“拄杖针筒,自家收取”中,表达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修行者的独立与自我反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修行者的生活方式,向读者传达了超然物外的思想,既表现了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又引发人们对修行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修行与世俗的对立,表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表达了深厚的佛教哲理。
“须弥顶上,不扣金钟”中的“金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世俗的喧嚣
C. 自由
诗中提到的“草鞋”象征了什么?
A. 富贵
B. 修行的简朴生活
C. 繁华的都市
“朝游檀特,暮到罗浮”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休闲
B. 旅行
C. 修行与探索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居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更侧重于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而释义怀的《偈》则更强调修行与佛教哲理的结合,传达出超然物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