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百字令 释宗》

时间: 2025-05-22 02:44:45

诗句

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

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

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

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

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

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

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44:45

诗词名称: 百字令 释宗

作者: 王玠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
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
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
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
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
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
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

白话文翻译:

真宗皇帝顿悟了佛理,深邃微妙的道理无法用言语表述。自古至今一切法理都是具足的,深邃安静的本性本来就没有生死。拂去尘埃,拈花微笑,穿衣吃饭,面对面地直接显露出来。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何必特意去分别呢?说到向上家的教导,犹如锋利的刀锋,坚硬如铁石。三界之内无处不通,随时随地都能明白机缘。小如芥子却能包纳须弥大山,小如珠子却能包含无形的意象,明亮如悬挂的秋月。毫无挂碍,就与诸佛并列。

注释:

  • 真宗:指宋真宗赵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 顿悟:指突然领悟或理解。
  • 旷劫:指极长的时间,通常用来形容佛教中的劫期。
  • 拂尘:指清扫尘埃,象征内心的净化。
  •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对存在的分类。
  • 芥纳须弥:形容微小的东西能包容极大的存在。
  • 寸丝不挂:比喻完全没有任何执着或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玠是元代的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风受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作品常常富有哲理性和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佛教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时期。王玠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佛教深奥理的领悟与理解,探讨了生死、执着与解脱的主题。

诗歌鉴赏:

《百字令 释宗》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理与人生哲学。开篇提到的“真宗顿悟”,直接引出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真理的顿悟过程。诗人以“拂尘拈花”来描绘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领悟到佛理的真谛,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佛理的融会贯通。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尤其是“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一句,更是将无执念、无挂碍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所表现出的清静、通达的境界,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晰,达到一种与自然、与众生和谐共存的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真宗皇帝领悟了深邃的道理,深奥的哲理无法用言语表达。
  2. 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自古至今一切法理都是完备的,深邃安静的本性没有生死之分。
  3. 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在日常生活中拂去尘埃、拈花微笑,穿衣吃饭,面对面地显现出真理。
  4. 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每一件事都能显现佛理,何必特意去分别呢?
  5.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说到高深的教导,就像锋利的刀锋,坚硬如铁。
  6. 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三界内无处不通,随时随地都能明白机缘。
  7. 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小如芥子却能包容须弥大山,小如珠子却能包含无形的意象,明亮如秋月。
  8. 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毫无挂碍之心,就与诸佛并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芥纳须弥”,通过比喻来表达微小之物能包容巨大的道理。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佛教哲理的领悟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在平常生活中领悟深奥的佛理,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意象分析:

  • 拂尘:象征内心的净化与清明。
  • 拈花:象征领悟与顿悟的瞬间。
  • 秋月:象征明亮与宁静。
  • 芥子与须弥:象征微小与巨大之间的关系,表达人生与宇宙的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字令 释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玠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寸丝不挂”意指什么?

    • A. 有所执着
    • B. 毫无挂碍
    • C. 生活繁忙
    •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王玠
  2. B. 毫无挂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玠的《百字令 释宗》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王玠更侧重于佛理的悟道,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乡愁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玠研究》
  • 《佛教哲学与中国文学》
  • 《禅宗与诗歌》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春日二首 其二 自越上还信步寻梅 自广西归上饶阅所藏书 竹轩小睡 竹轩睡起诗和者既多辄复次韵 诸公次韵予复次韵二首 仲夏细雨 种竹 置酒签厅观荷徐判官携家酿四首 置酒签厅观荷徐判官携家酿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遣用 亠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次鳞 齒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煤球 玺封 铁网珊瑚 放马华阳 毋字旁的字 散摊子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市井之臣 浄了 繍的简体字怎么写?繍字简体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十室九匮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