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8:01
江尽溪流合,行舟落照催。
櫂歌来月浦,帆影上风桅。
路转山容改,潮平水色回。
兵戈满天下,飘泊壮心摧。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与溪流相汇的壮丽景象,夕阳西下,行船的旅人被催促着。船桨划动,歌声在月光下的河湾回荡,帆影在微风中摇曳。随着船行,山的形态也在变化,潮水平静,水面映出蓝天的色彩。然而,满天下的战乱让漂泊的心情感到压抑,壮志难酬,心中苦楚难以言表。
作者介绍: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产生于李弥逊游历江南的某个时刻,背景中蕴含着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环境。
李弥逊的《发桐庐》是一首充满画面感的山水诗,诗中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江湖之间。开篇两句描绘了江水与溪流的交汇,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催促的氛围。櫂歌与帆影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船行的乐趣,也传递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入沉重,尽管前面的景象美丽,但“兵戈满天下”的突兀转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焦虑。漂泊的心情与壮志未酬的沮丧形成鲜明对比,李弥逊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与沉重的情感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感受,既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有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这种情感纠葛使诗歌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江尽溪流合”意指什么?
诗中“兵戈满天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弥逊的《发桐庐》更强调对社会动荡的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