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0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00:20
作者:赵磻老 〔宋代〕
梅仙了无讼,拄笏看西山。
山涵秋晓,水光磨荡有无间。
自是灵襟空洞,更望风云吞吐,浩渺白鸥闲。
高诵远游赋,独立桂香阑。
谩常谈,如观水,要观澜。
物情长在,人生何用苦求难。
随我一觞一咏,任彼非元非白,唯放酒杯宽。
富贵傥来事,天道管知还。
梅仙人没有任何争讼,拄着手杖静观西山。
山中笼罩着秋晨的雾气,水光波动着,似有似无。
这本是心灵的空旷宁静,更想望着风云的变幻,
浩渺的白鸥在闲适地飞翔。
高声吟诵远游的诗篇,独自伫立在桂香的栏杆旁。
闲聊时常,像是在观水,要观其波澜。
世事常在,人生何必苦求艰难。
随我一杯酒一首诗,任凭他人是非黑白,
只愿放宽酒杯,随心而饮。
富贵若有,天道自有安排。
诗中提到的“梅仙”,借用梅花的意象,表现出一种高洁、脱俗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争斗的超然态度。
作者介绍:赵磻老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赵磻老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时,他通过描绘自然山水,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水调歌头·梅仙了无讼》是一首表现诗人心境与自然和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秋晓的山水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开篇即以“梅仙了无讼”引入,暗示了诗人对世俗争斗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描写中,西山与水光的结合,营造出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通过“谩常谈,如观水,要观澜”,诗人点出人生的真谛,世事如水,波澜起伏,非但不必苦求,反而应当顺其自然。最后,诗人以“随我一觞一咏”结束,展示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在富贵面前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倡导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放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赵磻老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梅仙”象征什么?
诗中“谩常谈,如观水,要观澜”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水调歌头·梅仙了无讼》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