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6:11
渺渺高秋外,长空一雁迟。
哀鸣关底事,澹远写相思。
瘦马征夫泪,回文少妇诗。
明年楼上过,莫向夕阳时。
在渺茫的高秋之际,天空中孤雁迟迟飞来。
它那哀伤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关外的事情,
远远地表达着相思之情。
瘦马背上的征夫流下了泪水,
而那回文的信笺则是少妇的诗情。
明年在楼上经过时,
切莫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诗中提到的“关底”可以理解为边疆地区,常常是表现离别、思乡情的背景。“瘦马”和“征夫”则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和孤独,体现了诗人对士人生活状态的关注。
作者介绍:黄幼藻,明代诗人,生于明万历年间,字世甫,号幼藻。他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而闻名,尤其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尤其是对离别、思乡的感情的深刻体验。明代正处于动荡时期,诗人可能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思考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寄托。
《孤雁》是一首充满了秋天意境的抒情诗,诗的开头以“渺渺高秋外,长空一雁迟”引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秋天画面,给人一种清冷而又寂寥的感觉。孤雁的飞翔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心灵孤独的象征。接下来的“哀鸣关底事,澹远写相思”,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哀鸣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关外的故事,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瘦马征夫泪”一句中,瘦弱的马匹和征夫的泪水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暗示了士人生活的困苦与情感的压抑。最后几句“明年楼上过,莫向夕阳时”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夕阳不仅代表着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孤寂和人生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感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渺渺高秋外”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瘦马征夫泪”中的“征夫”是什么意思?
A. 农夫
B. 商人
C. 士兵
D. 渔夫
诗的最后一句“莫向夕阳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遗憾
C. 珍惜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