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31
寓目沧江上,天光属晓晴。
草根春露湿,云际塞鸿惊。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
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
在沧江之上,我远眺四周,天色渐渐明亮,迎接清晨的阳光。草地上的根茎沾满了春天的露水,云端飞翔的鸿雁突然惊起。竹林间的景象让人迷惑,似乎没有出路,而高耸的松树在风中发出声响。微风轻轻掠过水面,我能遥远地辨认出鄂王城的轮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问陶,清代诗人,字子棨,号问陶,原籍浙江,后迁居江西。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情景交融,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寓目》创作于作者游览沧江之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远方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沧江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心中的感受。首句“寓目沧江上,天光属晓晴”开篇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晨的场景,阳光洒落在江面上,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受。接下来的“草根春露湿,云际塞鸿惊”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草地上的露水和高空中的鸿雁,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美好与无常。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描绘了竹林的茂密与松树的挺拔,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方向与未来的路途。最后一句“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则将视线拉回到历史的深处,鄂王城的出现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积淀。整首诗情景交融,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追求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草根春露湿”指的是什么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微风起蘋末”中的“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水流
D. 一种天气
诗中提到的“鄂王城”与哪个历史时期有关?
A. 唐朝
B. 宋朝
C. 春秋时期
D. 明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问陶的《寓目》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宁静的情感描写,而后者则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壮志。两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感与生命哲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