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酒泉子·无题》

时间: 2025-05-10 19:33:06

诗句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33:06

原文展示:

酒泉子·无题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白话文翻译:

流水无情,潮水上涨到空荡荡的城头,一片苍白。离别的歌声一曲悲怨着残阳,令人心断肠。东风中,官柳随风舞动在雕刻的墙上。三十六宫中的花朵因泪水而凋零,春天的声音在哪里诉说着兴亡,燕子成双飞舞。


注释:

  • 无情:形容流水对人事的漠然。
  • 潮到空城头尽白:潮水上涨到城头时的景象,意指空荡且荒凉。
  • 离歌:离别时唱的歌,表达离愁别绪。
  • 怨残阳:对夕阳的怨恨,象征着无奈和悲伤。
  • 东风官柳:春天的东风吹拂着柳树,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
  • 三十六宫:指古代皇宫,暗指宫中的女子因离别而泪流满面。
  • 春声何处说兴亡:春天的声音在何处诉说着兴亡的故事。
  • 燕双双:燕子成双,象征着离别或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将领,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辛弃疾一生经历了多次战斗,因其豪放激昂的词风和丰富的历史情感,成为了豪放派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创作背景:

《酒泉子·无题》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人内心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离愁别绪。此时的辛弃疾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个人的失落感,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诗歌鉴赏:

《酒泉子·无题》是一首典型的辛弃疾风格的词作,体现了他对亡国之痛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开头的“流水无情”将读者引入一个悲凉的场景,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随着潮水的上涨,空城的孤寂感愈发明显。在词中,离歌和残阳构成了伤感的主旋律,离别之歌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尤其悲伤,抒发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接下来的“东风官柳舞雕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但与前文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尽管外界环境美丽,内心的痛苦却无法得到释怀。三十六宫中的花因泪水而凋零,象征着在权力与美丽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悲哀与离愁。

最后两句“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极具哲理性,春天的声音仿佛在问哪里能诉说兴亡的故事,而燕子成双却又暗示着人间的离合悲欢。这种强烈的对比与反思让整首词的情感愈加深沉,表现出辛弃疾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无情:开篇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对生命的漠视。
  2. 潮到空城头尽白:描绘了空城的荒凉,暗喻国家的破败。
  3.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歌的哀怨与夕阳的凋零,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4. 东风官柳舞雕墙:春风中的柳树舞动,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但与内心的痛苦形成对比。
  5. 三十六宫花溅泪:暗指宫廷女子的悲伤,象征着权力与美丽背后的孤独。
  6. 春声何处说兴亡:反思历史的兴亡,发出对未来的困惑。
  7. 燕双双:象征离别与团聚,表现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水比作无情,强调时间的流逝。
  • 拟人:给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词在句子结构上有明显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感受的交融,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与个人情感的无奈,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离歌:代表着离别的伤感与无奈。
  • 残阳: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希望的消逝。
  • 官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美丽。
  • 三十六宫:暗示权力与美丽背后的孤独。
  • 燕双双:象征离合与团圆,反映人间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酒泉子·无题》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爱情的甜蜜
    B. 亡国的悲伤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珍贵

  2. 诗中“流水无情”中的“流水”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时光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喜悦

  3. “三十六宫花溅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绝望
    C. 孤独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柳宗元的《江雪》

诗词对比:

可以将辛弃疾的《酒泉子·无题》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家国情怀,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辛弃疾词全集》
  2. 《宋词选注》
  3.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蝶恋花 蝶恋花 松花江畔 蝶恋花 其二 残月,叠前韵 蝶恋花 咏事 蝶恋花六首 其三 蝶恋花 其一 蝶恋花 前题 蜜供担 蝶恋花二阕 其二 蝶恋花 吊针床上记梦二首 其二 蝶恋花·翠幙轻寒无著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乚字旁的字 慷慨悲歌 横秋 万物自化 发综指示 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配偶 孝焌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心字底的字 通宵彻昼 包含大的成语 耳刀旁的字 包含敞的词语有哪些 内臧 厄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高居深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