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18
踏莎行 春日有感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萱草齐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
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
年年此际伤离别。
不妨横管小楼中,
夜阑吹断千山月。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愁苦。萱草在台阶旁齐齐盛开,芭蕉在风中摇曳,红色花瓣像香蝶一样点缀其间。墙外传来阵阵海棠花的香气,帘子后隐约可见几处梨花的雪白。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愁苦,脸上因为饮酒而显得红润。每年这个时候都让我想起离别的伤感。不如在小楼中,夜深人静时,吹奏乐曲,抚慰这千山明月的孤寂。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作情感丰富,风格豪放,是“豪放派”的代表之一。辛弃疾的词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春日,正值离别时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离别愁苦的感慨。诗中意象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踏莎行 春日有感》是一首极具春日气息的词作,辛弃疾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词的开篇,通过“萱草齐阶,芭蕉弄叶”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感。紧接着“乱红点点团香蝶”,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活泼和生动,花瓣如蝶,轻盈而又富有灵动。
在词的中段,辛弃疾通过“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海棠的芬芳与梨花的纯洁,似乎在提醒诗人生活的美好,但内心的“愁满芳心”却又让人感到无奈和忧伤。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年年此际伤离别”中再度深化,提示着诗人对离别的伤感,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
最后,诗人提出“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的建议,表达了对音乐的寄托和抚慰。在孤独的夜晚,吹奏乐器,似乎能让千山明月的寂寞得以舒缓。这一结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坚韧与豁达。
整首词在美丽的春景与忧伤的情感之间游走,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春日的美景与离别的愁苦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放与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萱草齐阶”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词中提到“年年此际伤离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提到的“横管”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