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39:17
古别曲
唐代:孟郊
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
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
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
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
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
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
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
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这首诗描绘了古往今来的道路,纵横交错,永无断绝。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是常态。在行旅途中,衣服尚未系好,肚子里却早已结了愁苦的结。即使不照镜子,自己也知道已是白发苍苍。想要诉说去留的心情,言语却在喉咙里哽咽。心中愁苦交织,恍惚之间又该如何倾诉呢?荒凉的郊野中,烟雾缭绕,风声凄切。在这样的环境中,虽说处处有人相伴,然而谁又能比得上那皎洁的明月呢?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诗人,字东野,号孟氏,生于汾州,后迁居于长安。他以其清新、深刻的诗风著称,尤其以咏怀诗和送别诗著称。孟郊一生坎坷,常常经历离别与孤独,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唐朝时期,表现了诗人对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孟郊在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愁苦,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古别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痛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开篇“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引入了时间与空间的广阔感,表现出离别既是人类共同的经历,也是永恒的主题。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生动地描绘出行旅中的匆忙与心中的愁苦。
诗人提及“生白发”,不仅是对自己衰老的感叹,更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深刻意识。诗中的情感在“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一节达到高潮,诗人想要表达内心的思绪,却因浓烈的情感而哽咽,体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最后,结尾几句通过描写荒凉的环境与风的凄切,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氛围。而“人那不如月”则是诗人对月亮的向往与追忆,月亮象征着永恒与美好,虽有相随之人,却仍感到无法比拟的孤独。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形成了浓厚的抒情气氛,是孟郊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逐句解析
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
表达了时间与空间的延续和交错,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是永恒存在的。
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
强调了离别是人类共同的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
描述了旅途中的匆忙与心中的愁苦,反映出内心的焦虑。
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
诗人自知年华已逝,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
想要倾诉内心的去留情感,却因情绪激动而哽咽。
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
心中满是愁苦,迷茫中不知如何言说。
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
描绘了荒凉的自然环境,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虽有相伴之人,却感到月亮的陪伴更为亲切,表现出对孤独的感慨。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惜。诗人在离别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愁苦,折射出人生命运的无常与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山川古今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离别是永恒的主题
B. 山川的美丽
C. 旅行的乐趣
D. 时间的流逝
“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中的“言前咽”指的是什么?
A. 说话的能力
B. 情绪的激动
C. 语言的表达
D. 离别的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为《古别曲》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