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灯夕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15:00:52

诗句

本子流传自柳荣,著行线綵斗鲜明。

似从傀儡家传出,又说熙河帅教成。

边地烽烟差向里,中州灯火尚承平。

何尝夜夺昆崙隘,真为君王奏凯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00:52

原文展示

灯夕二首 其二
作者: 刘克庄

本子流传自柳荣,著行线綵斗鲜明。
似从傀儡家传出,又说熙河帅教成。
边地烽烟差向里,中州灯火尚承平。
何尝夜夺昆崙隘,真为君王奏凯声。

白话文翻译

这本子是从柳荣那里流传下来的,书写的线条色彩鲜明。
听说这本子是从傀儡艺人的家族传来的,也有人说是熙河的指挥官所教成的。
边疆的烽火战事虽然向内蔓延,中原的灯火依然保持着平静。
何曾在夜里夺取昆仑的隘口,真正是为了君王奏凯的声音。

注释

  • 柳荣: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具体背景需查证。
  • 傀儡:此处指戏剧中的傀儡,可能表示某种艺术形式。
  • 熙河:指某一地区,可能与军事指挥相关。
  • 烽烟:表示战事,边疆的烽火信号。
  • 中州:指中原地区,象征安定与繁荣。
  • 昆仑:传说中的山脉,象征着险要的地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而有气势,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情感,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灯夕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疆局势紧张。诗中通过对灯火与烽烟的对比,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珍视与对战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灯火与烽烟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开头的“本子流传自柳荣,著行线綵斗鲜明”,寄托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接着提到的“傀儡家传出”,不仅暗示了文化的多元,还暗示了艺术与军事的关系。“边地烽烟差向里,中州灯火尚承平”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战争的残酷,而后者则表现了中原的安宁,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最后一句“真为君王奏凯声”,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期盼与信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本子流传自柳荣,著行线綵斗鲜明。”:描述书籍的来源与其鲜明的色彩,隐喻文化的传承。
  2. “似从傀儡家传出,又说熙河帅教成。”:探讨艺术的多样性与背景,表现文化与军事的交融。
  3. “边地烽烟差向里,中州灯火尚承平。”: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战争与和平的对立。
  4. “何尝夜夺昆崙隘,真为君王奏凯声。”: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强调为了国家的安宁而战斗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烽烟”和“灯火”的对比,突显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 象征:昆仑作为险要之地,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及文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安宁与和平的生活。
  • 烽烟:象征战争与动荡。
  • 昆仑:象征险要之地与国家的安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克庄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边地烽烟”主要指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文化传承
  3. “中州灯火尚承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期待
    • B. 对和平的珍视
    • C. 对文化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灯夕二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但刘克庄更强调国家安危的现实背景,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癸卯元宵后一夕作寄马湛翁湖上 蝶恋花十一首 其十 霜花 蝶恋花 其六 蝶恋花 送芙初南归二解 其一 蝶恋花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其一 蝶恋花 一夜狂风,红梅落尽矣 蝶恋花 其四 潜来 蝶恋花·残照关河秋欲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腊 霸图 断壁颓垣 雁落沙滩 足字旁的字 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幛子 父字头的字 华结尾的成语 八方支援 爿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早出暮归 啌咚 乘车戴笠 鼠字旁的字 应付自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