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5:0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00:52
灯夕二首 其二
作者: 刘克庄
本子流传自柳荣,著行线綵斗鲜明。
似从傀儡家传出,又说熙河帅教成。
边地烽烟差向里,中州灯火尚承平。
何尝夜夺昆崙隘,真为君王奏凯声。
这本子是从柳荣那里流传下来的,书写的线条色彩鲜明。
听说这本子是从傀儡艺人的家族传来的,也有人说是熙河的指挥官所教成的。
边疆的烽火战事虽然向内蔓延,中原的灯火依然保持着平静。
何曾在夜里夺取昆仑的隘口,真正是为了君王奏凯的声音。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而有气势,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情感,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灯夕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疆局势紧张。诗中通过对灯火与烽烟的对比,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珍视与对战乱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灯火与烽烟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开头的“本子流传自柳荣,著行线綵斗鲜明”,寄托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接着提到的“傀儡家传出”,不仅暗示了文化的多元,还暗示了艺术与军事的关系。“边地烽烟差向里,中州灯火尚承平”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战争的残酷,而后者则表现了中原的安宁,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最后一句“真为君王奏凯声”,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期盼与信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及文化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边地烽烟”主要指什么?
“中州灯火尚承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刘克庄的《灯夕二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但刘克庄更强调国家安危的现实背景,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