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58:38
长河抱曲洲,河转洲面窄。
前瞻甲马营,近可半舍隔。
水傍一鳜鱼,腹剖尾正赤。
知是獭所祭,馀馂遗人食。
役夫取以至,令我三叹息。
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
荐奠谁其尸,蘋藻空自碧。
食鱼感时序,行矣望乡国。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条弯曲的长河,河水环绕着一个小洲,河道渐渐变窄。远处可以看到甲马营,近在眼前却像隔着半个房舍。水边有一条鳜鱼,肚子剖开,尾部鲜红。知道这是獭所祭,剩下的鱼肉被人遗留下来供人食用。劳作的人把鱼拿过来,这让我不禁叹息三声。自从我离开家乡,海上的明月已经挂了十次。我不知道谁来为这个尸体祭奠,水草依旧青碧。吃了这条鱼,感慨时序的流逝,我便继续前行,向着故乡望去。
作者介绍: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离乡在外的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甲马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一条环绕小洲的长河,生动形象,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甲马营,暗示着战争与动荡的背景,给人一种紧迫感。水边的鳜鱼则成为了诗中细腻情感的象征,它的祭奠让诗人感受到生与死的交替,生活的无常。
诗中不断提及的叹息,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从“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一句中可以看出,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愈加感受到离家的孤独与无奈,仿佛每一个明月的挂起都在提醒他自己与故乡的距离。最后,诗人以“行矣望乡国”作结,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甲马营”是什么?
a) 渔村
b) 军营
c) 商贸集市
答案:b
“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
c) 厌倦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鳜鱼”象征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延续
c) 祭祀与生死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