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二兄书事三首》

时间: 2025-05-12 08:34:54

诗句

年少看书耻未多,壮心今岁沛中歌。

带江黄帜有蹻跖,举国白头无绛何。

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

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34:54

原文展示:

和二兄书事三首 李廌 〔宋代〕

年少看书耻未多,壮心今岁沛中歌。 带江黄帜有蹻跖,举国白头无绛何。 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 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

白话文翻译:

年少时读书总觉得不够多,感到羞耻;如今壮年,心中充满豪情,在沛中放歌。 带着江边的黄色旗帜,有着勇猛的气概;整个国家的老者,却无人能如绛侯般有智谋。 为了我的忠诚谋划,能有几人理解;那些不正直的人,怎敢妄言其他。 我亲手攀爬着荆棘和藤萝,靠近目标;敢于迎接新的挑战,一一克服。

注释:

  • 年少看书耻未多:年少时读书不多,感到羞耻。
  • 壮心今岁沛中歌:壮年时心怀豪情,在沛中放歌。
  • 带江黄帜有蹻跖:带着江边的黄色旗帜,象征勇猛。
  • 举国白头无绛何:整个国家的老者,无人能如绛侯般有智谋。
  • 为我忠谋能有几:为了我的忠诚谋划,能有几人理解。
  • 匪人阿比敢言他:那些不正直的人,怎敢妄言其他。
  • 手攀荆葛藤萝近:亲手攀爬着荆棘和藤萝,靠近目标。
  • 敢把新凉取次过:敢于迎接新的挑战,一一克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约1059-1109),字方叔,号太白山人,宋代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此诗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年少时的读书经历和对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廌在中年时期,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涯和对未来的展望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年少时读书不足的羞耻感,以及对壮年时期充满豪情和勇气的自我肯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少与壮年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首句“年少看书耻未多”表达了诗人年少时对知识的不足感到羞耻,而“壮心今岁沛中歌”则展现了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诗中“带江黄帜有蹻跖”和“举国白头无绛何”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的勇猛和智谋。最后两句“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决心,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并一一克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少看书耻未多:诗人年少时读书不多,感到羞耻,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
  2. 壮心今岁沛中歌:壮年时心怀豪情,在沛中放歌,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3. 带江黄帜有蹻跖:带着江边的黄色旗帜,象征勇猛,运用了生动的意象。
  4. 举国白头无绛何:整个国家的老者,无人能如绛侯般有智谋,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智谋。
  5. 为我忠谋能有几:为了我的忠诚谋划,能有几人理解,表达了对忠诚的坚持。
  6. 匪人阿比敢言他:那些不正直的人,怎敢妄言其他,表达了对不正直之人的不屑。
  7. 手攀荆葛藤萝近:亲手攀爬着荆棘和藤萝,靠近目标,展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8. 敢把新凉取次过:敢于迎接新的挑战,一一克服,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少与壮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成长和变化。
  • 意象:运用“带江黄帜”、“举国白头”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比喻:“带江黄帜有蹻跖”中的“蹻跖”比喻勇猛,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年少时读书不足的羞耻感,以及对壮年时期充满豪情和勇气的自我肯定。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决心。

意象分析:

  • 带江黄帜:象征勇猛和决心。
  • 举国白头:象征老者,与“无绛何”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智谋。
  • 手攀荆葛藤萝:象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年少看书耻未多”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耻 C. 无奈 D. 悲伤

  2. “壮心今岁沛中歌”中的“沛中歌”指的是什么? A. 在沛中放歌 B. 在沛中读书 C. 在沛中战斗 D. 在沛中旅行

  3. “带江黄帜有蹻跖”中的“蹻跖”比喻什么? A. 勇猛 B. 智慧 C. 忠诚 D. 悲伤

  4. “举国白头无绛何”中的“无绛何”指的是什么? A. 无人能如绛侯般有智谋 B. 无人能如绛侯般有勇猛 C. 无人能如绛侯般有忠诚 D. 无人能如绛侯般有悲伤

答案:

  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诗词对比:

  • 李廌的《和二兄书事三首》与杜甫的《望岳》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但李廌的诗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和对知识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廌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查询

鹧鸪天(季功旬会之次日,小醵饯陈巡入乡) 鹧鸪天(丙寅元夕) 鹧鸪天(遁斋自作生日)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癸亥十一月十四日为内子寿) 鹊桥仙(周监旬会上作) 菩萨蛮(六月十三日,同官携具,以予被荐) 浣溪沙(赠陈惜惜、怜怜) 鹊桥仙(甲子中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抓会 金开头的成语 雨字头的字 人字头的字 携行 包含冈的词语有哪些 隔二偏三 两肩担一口 地尽其利 韭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嚼饭喂人 争锋吃醋 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惶恐不安 整枝 西字头的字 鸣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