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许勤之》

时间: 2025-07-28 14:49:07

诗句

不作明堂柱石臣,要当归去老江滨。

不知何处田堪买,抛却浮生一片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49:07

原文展示:

不作明堂柱石臣,要当归去老江滨。不知何处田堪买,抛却浮生一片尘。

白话文翻译:

我不愿意做明堂的柱石大臣,只想回去老家江边过日子。不知道哪里有合适的田地可以购买,抛弃这浮华的生活,留下的只是一片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1. 明堂:古代帝王设立的朝会场所,象征权力和地位。
  2. 柱石臣: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
  3. 江滨:江边,指在江河旁边生活。
  4. 田堪买:合适的田地可以购买。
  5. 浮生:浮华的生活,指虚无缥缈的生活状态。
  6. :尘埃,象征生活中的琐碎和虚无。

典故解析:

  • 明堂来源于古代帝王的统治理念,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诗人用其表示对官场生活的拒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君博,号阮亭,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创作背景: 《答许勤之》写于王令晚年,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心态。

诗歌鉴赏:

王令的《答许勤之》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要当归去老江滨”直接表明了他内心的真实愿望,想要回归自然,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堂柱石臣”,诗人用此描绘了官场的繁华与权力的虚无。在这段生活中,诗人感受到的并非真正的快乐,而是身处浮华之中所引发的无奈和迷茫。

后两句“不知何处田堪买,抛却浮生一片尘”则表现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虽然渴望回归田园,但又不知道从何开始,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在此刻达到了高潮。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字句,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现实的叹息,表现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追求简单生活的普遍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作明堂柱石臣”:表达了诗人不愿意成为权臣的决心。
  2. “要当归去老江滨”:明确诗人内心想要回归自然的愿望。
  3. “不知何处田堪买”:对寻求理想生活的无奈和迷茫。
  4. “抛却浮生一片尘”:对浮华生活的厌倦和对纯粹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官场的繁华与田园的宁静进行对比。
  • 拟人:将生活比作浮生,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排比的形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堂:象征权力与名利。
  2. 江滨:象征自然与宁静。
  3. :代表理想生活的土地。
  4. :象征世俗的繁杂与虚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令的《答许勤之》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官场的向往
    • B. 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 C. 对都市生活的赞美
    • D.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2. “明堂柱石臣”指的是什么?

    • A. 权臣
    • B. 农民
    • C. 学者
    • D. 商人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令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令的诗作更为直接,陶渊明则通过描绘理想的桃花源,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王令诗集》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相关查询

西江月(席上呈子华) 之雍丘舟中奉寄少述处士明叔公緼 颍桥路中别曼叔 九日客散西轩 早登襄城之龙山呈曼叔 送王奉议知吴江县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天外峰 依韵和冲卿槐花 游曲水园和景仁 与张仲巽游善护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遇结尾的成语 立刀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藕断丝联 眼明手挗 玉镫 包含圣的成语 包含鹜的成语 剜肉成疮 发扬踔厉 鼻字旁的字 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宣卷 加速度 设立 穴宝盖的字 包含盈的成语 人心如镜 石字旁的字 欠债还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