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9:5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55:04
《凉轩》 ——吕希彦 〔宋代〕
酷暑如何避,虚轩落始成。
地闲气易爽,境胜目须清。
月上帘色静,风来竹坞鸣。
公馀亦自适,山水入琴声。
在酷暑中我们该如何避暑呢?只有虚空的凉轩方能渐渐成型。
大地清闲,空气容易清爽,环境美好,眼睛也需要清晰。
月光洒在帘子上,静谧的夜色令人心醉,风吹过竹林,发出悦耳的鸣响。
在闲暇时光中,我也感到自在,山水的景致仿佛融入了琴声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山水”与“琴声”暗示了古代文人雅士对自然和音乐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吕希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其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凉轩》写作于夏季,诗人在酷热中寻找清凉安静的避暑之地,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首《凉轩》以清新淡雅的风格,描绘了一个避暑的理想场景。诗人在酷暑中通过“虚轩”这一意象,传递出一种凉爽舒适的感觉,表现了对清凉环境的渴望。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空间,地面清闲,空气清爽,这种环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舒适,更是心灵上的宁静。
接着,诗人通过“月上帘色静,风来竹坞鸣”的描写,营造出幽雅的夜晚氛围。月光洒落,风吹竹林,形成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最后,以“公馀亦自适,山水入琴声”结束,表达了在闲暇时光中,诗人感受到的自然的美好和心灵的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夏日的酷热与清凉的避暑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清凉环境的渴望,以及在心灵上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酷暑如何避”,诗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中,山水和琴声的关系是?
“月上帘色静”中的“静”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吕希彦《凉轩》都表现了对月夜的描绘,但杜甫通过对兄弟的思念,表达了浓厚的情感,而吕希彦则更关注于自然的清凉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