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24:53
文字之祥,劂有原委。父师昆弟,以及诸子。文兮斜川,道兮颍水。以文贯道,一家济美。施及翰林,特游戏耳。于风味中,亦复是似。以坡为骨,以颍为髓。苏门之英,来者视此。
全诗意指:文字的吉祥,有其深厚的来历。父亲、老师、兄弟,以及众多子弟们。文如斜川流淌,道如颍水般清澈。通过文字贯穿道理,使一家人都能受到美好的教育。对翰林的施教,实在是有趣的游戏。在风味之中,亦是如此。以坡(苏轼)为骨,以颍(苏辙)为髓。苏门的英才,后来的学者可以借此见识。
岳珂,字子厚,号秋水,宋代文学家,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涉及道德、教育,追求文采和思想的统一。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重视文化教育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苏轼和苏辙兄弟的赞美,显示了对文人风范的向往和对后学的期许。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将文字与道理的关系比喻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描绘父师昆弟的教育关系,展示了家庭和师长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文兮斜川,道兮颍水”,形象地表现了文字的流动性和道理的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浸润与滋养。
此外,诗中提到“以坡为骨,以颍为髓”,进一步强调了苏轼与苏辙在文学上的重要地位,暗示他们的作品如同骨架和精髓,支撑着整个文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他们的才华,还呼应了诗中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歌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文字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文化教育的崇敬与重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文字和道理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文人风范的敬仰,展现了教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诗中提到的“文兮斜川”是比喻什么?
“以坡为骨,以颍为髓”中的“坡”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强调的教育关系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