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望江南》

时间: 2025-07-29 12:10:14

诗句

维扬好,灵宇有琼花。

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玉破香葩。

芳艳信难加。

如雪貌,绰约最堪夸。

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

来会列仙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2:10:14

原文展示:

维扬好,灵宇有琼花。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玉破香葩。芳艳信难加。如雪貌,绰约最堪夸。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来会列仙家。

白话文翻译:

维扬这个地方真好,那里有一座庙宇,里面有美丽的琼花。无数洁白的蕊头像珍珠一样托着,一圈明亮的玉石般的花瓣绽放出芬芳的花朵。这种美丽确实难以超越。她的容貌如同雪一样洁白,姿态柔美,最值得赞美。她像是八仙乘坐着明亮的月亮,穿着羽衣,轻盈地登上云车。她来到这里,与众多仙人相会。

注释:

  • 维扬:指扬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 灵宇:指庙宇,这里特指供奉神灵的建筑物。
  • 琼花:传说中的仙花,极其美丽。
  • 真珠:珍珠,这里比喻花的蕊头。
  • 素蕊:白色的花蕊。
  • 明玉:明亮的玉石,这里比喻花瓣。
  • 香葩:芬芳的花朵。
  • 如雪貌:形容容貌洁白如雪。
  • 绰约:柔美的样子。
  • 八仙:中国神话中的八位仙人。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羽衣:神仙穿的衣裳,轻盈飘逸。
  • 云车:神仙乘坐的车,能飞翔于云端。
  • 列仙家:众多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和仙境般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韩琦游览扬州时所作,通过描绘扬州的美丽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扬州的美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诗中“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玉破香葩”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琼花的美丽形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和具体。而“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则进一步将这种美丽升华到了仙境的层次,给人以无限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扬好,灵宇有琼花。”:开篇即赞美扬州的美好,并点出庙宇中有传说中的琼花。
  • “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玉破香葩。”:通过比喻和拟人,描绘琼花的美丽,蕊头如珍珠,花瓣如明玉。
  • “芳艳信难加。”:强调琼花的美丽难以超越。
  • “如雪貌,绰约最堪夸。”:形容琼花的容貌洁白如雪,姿态柔美。
  • “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将琼花比作八仙,乘坐皓月,穿着羽衣,登上云车,形象生动。
  • “来会列仙家。”:最后一句点明琼花来到这里,与众多仙人相会,营造出仙境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点真珠擎素蕊”,将蕊头比作珍珠;“一环明玉破香葩”,将花瓣比作明玉。
  • 拟人:如“千点真珠擎素蕊”,将蕊头拟人化,仿佛有力量托着;“一环明玉破香葩”,将花瓣拟人化,仿佛有力量绽放。
  • 对仗:如“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玉破香葩”,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美景和琼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

意象分析:

  • 琼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是诗中的核心意象。
  • 真珠:比喻蕊头的美丽,象征着珍贵和纯洁。
  • 明玉:比喻花瓣的美丽,象征着明亮和纯洁。
  • 八仙:象征着神仙和超凡脱俗的生活。
  • 皓月:象征着明亮和纯洁,与琼花的美丽相呼应。
  • 羽衣:象征着轻盈和飘逸,与琼花的美丽相呼应。
  • 云车:象征着高远和超凡,与琼花的美丽相呼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琼花”象征着什么? A. 美丽和纯洁 B. 珍贵和明亮 C. 轻盈和飘逸 D. 高远和超凡

  2. 诗中“千点真珠擎素蕊”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八仙”象征着什么? A. 神仙和超凡脱俗的生活 B. 美丽和纯洁 C. 珍贵和明亮 D. 轻盈和飘逸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的《秋夕》:描绘了秋夜的美丽景色,与本诗的仙境氛围有相似之处。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猎场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夕》与本诗相比,前者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对仙境氛围的营造。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本诗相比,前者更注重对生活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韩琦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秦楼 过秦楼 访梅过读书台有感 玉烛新 玉烛新 镫夕彦通自南京来话旧,因赠 玉烛新 园中腊梅将花,红梅亦初蓓蕾依。用清真韵 玉烛新 玉烛新 独游浦滨,举目凄异,战后非复年时光景矣 玉烛新 汛雨花步叩舷而歌 玉烛新 戊午人日答问琴阁 玉烛新 寿舍弟昌明初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赉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霸迹 重气徇名 舞榭歌楼 吃惊受怕 舆薪 嘴开头的成语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质妻鬻子 杂税 閠字旁的字 包含拭的词语有哪些 高字旁的字 进给 齐世 龜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