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3:51:04
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闻君作茅庐,正在西轩西。
定移旧蔬圃,稍改新药畦。
其高如伯鸾,况亦有隐妻。
今方汉德盛,不必之会稽。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正在西轩西边建造一座茅庐,
准备搬移旧有的菜圃,稍微改建新药的种植地。
这茅庐高得像伯鸾一样,况且还有隐居的妻子。
如今汉朝的德行盛行,不必再提会稽的事了。
注释:
- 茅庐:用茅草或草木搭成的屋子,通常指简陋的居所。
- 西轩:房屋的一侧,通常是指朝西的房间或平台。
- 蔬圃:种植蔬菜的园圃。
- 新药畦:新种的药材的田地。
- 伯鸾: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高大、华丽的事物。
- 隐妻:指隐居的妻子,隐居生活通常与世无争。
- 汉德盛:指汉朝德治兴盛的局面。
- 会稽:古地名,指今浙江绍兴,常用以指代古代的文化或地理背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溪,宋代诗人,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诗三大家”。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在友人韩持国处得知其新作茅庐的消息后,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欣赏以及对友人的祝贺。
诗歌鉴赏:
《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不仅是梅尧臣对友人生活的关注与祝福,也是对隐逸生活美学的体现。诗中描绘了友人新居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梅尧臣通过对“茅庐”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高如伯鸾”,不仅形容了茅庐的气势,也暗示了隐逸者的高洁志趣,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今方汉德盛,不必之会稽”,则是对当前社会风气的肯定,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生活并不需要受到外界的过多关注,反而能安享其乐。这首诗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梅尧臣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 茅庐:象征隐逸生活、简朴的理想居所。
- 伯鸾:代表高洁、超脱的理想和志向。
- 蔬圃与药畦:象征自然生活的自给自足,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茅庐”是什么样的居所?
- A. 豪华的别墅
- B. 简陋的草屋
- C. 古老的城堡
- “其高如伯鸾”中的伯鸾象征着什么?
- 诗中提到的“会稽”主要指代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
- 《饮酒》(陶渊明) - 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陶渊明:
- 两位诗人都推崇隐逸生活,梅尧臣通过对友人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亲近感,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向往与哲思。两者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都传递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大家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梅尧臣生平与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