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5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56:08
道山云气隔尘埃,制诏中书选茂才。
藜照何须烦太一,要观数世育台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选拔的思考。山上的云雾将尘世隔离,朝廷通过制诏从中书选拔优秀的人才。对于藜的照耀(指智慧或光辉)而言,何必去烦扰太一(指天帝),只需关注几世的培养和成就即可。
岳珂(约1086年-约1141年),字德舜,号白石山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国家强盛的关键。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这首诗以道山的云气引入,勾勒出一种高远的境界。诗的开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理想状态,仿佛在说,真正的人才应该在清净的环境中被选拔而出。接着提到“制诏中书选茂才”,则转向政治现实,强调了朝廷在选拔优秀人才方面的作用。对于“藜照”一词,诗人用其比喻那些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志之士,表达了对这些人才的赞美和期待。
“何须烦太一”,这句诗则带有一种反思的意味,体现了对天命与人事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过于依赖神灵的庇佑,不如关注人间的实际培养。最后一句强调了历史的积淀与人才的传承,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国家兴盛的殷切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视,强调了人间努力的重要性,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中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古代官署
C. 神明
D. 自然现象
“道山云气隔尘埃”中,“道山”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烦恼
B. 高洁的理想
C. 人才的选拔
D. 个人的追求
诗人认为人才的培养应关注哪一方面?
A. 依赖神灵
B. 个人努力
C. 社会环境
D. 历史积淀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岳珂的这首诗更关注社会与人才的选拔,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首诗在风格上均展现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但主题和关注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