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11
送元诜还江东
过江秋色在,诗兴与归心。
客路随枫岸,人家扫橘林。
潮声当昼起,山翠近南深。
几日华阳洞,寒花引独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元诜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秋日江东美景的感慨和归心似箭的情绪。过江时,秋色依然绚丽,诗人的兴致与归心交织在一起。旅途上,枫树与岸边的景象伴随着他,远处的村庄则有人在清扫橘子树下的落叶。白昼潮声阵阵,山的青翠在南方显得更为深远。几天后,诗人计划去华阳洞游玩,寒冷的花朵引发他独自寻访的兴趣。
韩翃,字彦修,唐代诗人,曾任太常博士,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流畅,擅长山水诗。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元诜的情景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时代背景是唐代的繁荣时期,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词相互交流感情。
《送元诜还江东》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送别诗,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开篇“过江秋色在”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天的画面,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的“诗兴与归心”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美景的留恋,另一方面则是对归家的急切渴望。这种心理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客路随枫岸,人家扫橘林”则生动描绘了旅途的景象,枫树的红叶映衬着旅人的孤独,而橘林的清扫则传递出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温暖。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仿佛置身于那幅秋日的画卷中。
而后半部分的“潮声当昼起,山翠近南深”更是将眼前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结合,潮声的响起似乎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而青翠的山峦则象征着远方的希望与归属。最后一句“几日华阳洞,寒花引独寻”则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探寻,也让人联想到一种孤独而坚韧的求索精神。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对秋日风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美景,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
诗人送别的是谁?
A. 元诜
B. 韩翃
C. 白居易
D. 杜甫
“潮声当昼起”中的“潮声”指的是什么?
A. 海浪声
B. 江水声
C. 风声
D. 鸟鸣声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寒花”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坚韧与探索
C. 孤独的旅程
D. 美好的未来
《送元诜还江东》与杜甫的《登高》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色传达诗人的情感。杜甫在《登高》中通过山川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而韩翃则是通过秋色和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景的留恋。